六、层累的原因、价值与弊端 中国史学谱系之所以形成层累构成的特点,其原因之一,在于历史与现实的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历史与现实之间本无绝对的界限,往日的现实活动,很快成了陈年往事,晋人已清醒认识到现实与历史的密切关联:“太和以降,世历三朝,玄风圣迹,倏为畴古。”①意思是说太和以降的事情本是现实,但转眼间便沉积成了历史。可见往日的现实会很自然地被后人追认为历史,那些对现实的记录活动,也很自然地被认定是史学活动。如上古所谓“史”,本来是秘书或书记,所记载的多为现实政治的文件,而时移事易之后,“史”所作的工作便会被视为历史记录,“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种秘书式的“史”,也自然地被理解为“史学”工作者。原因之二,得力于考古的不断发现,像周代的青铜铭文和秦代石刻在宋代被发现,形成金石之学,被当时的史学史(史部目录)纳入当时的史学体系;而甲骨文的发现,则在清末,因此它被纳入史学体系、写入中国史学史著作中也就更晚。原因之三,在于史学学科的自身膨胀和发展。史学一旦形成,便像所有学科那样,有发展自身体系的愿望,于是不断向上追溯和向两翼延展。 中国史学谱系的增长和延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体现了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望,和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活跃。正是因为学者们层累建构和两翼延展,才使史学客体因为主体的介入、阐释和粘合,得以产生丰富的谱系和深刻的思想,使得中国史学及其史学史体系日益繁复和完备,形成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精神财富。当然,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建构也会滋生弊端,即不断掩蔽史学的真实面貌。本来中国史学的形成相对较晚,在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独立。然而,由于史学谱系及其史学史体系的不断层累和添加,使得史学的上限不断推延,导致史学被人为地赋予“早熟”的地位,把本来只是一种现实记录,追认为历史文献,甚至最终阐释为史学,并不断加以提调和推升,难免有“圣化”之嫌。时至今日,有必要弄清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过程,对依据这种谱系建构起来的史学史体系进行解构和复原,厘清客观史实和主观努力之间的界限,用“后现代”史学理论(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进行剖析和解构,层层剥离后世叠加上去的文化积层,将前人对史学史的“圣化”加以“去圣”和“脱圣”处理,认清史学史的原生状态,以加深对中国史学及史学史的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晋书·列传第五十二》,中华书局,1974 年,第2158 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