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研究范式上,将府县放到一个适度的历史时空中,对其进行有限但又是全面开放的综合分析和总体透视。具体而言,就是要突破府县既有研究和书写范式,从中观史学视角,对府县历史文化进行总体性研究。考察时间断限上,选取中国政治制度发展趋于烂熟并逐渐步入大转型时期——明清两代;研究区域上,从华北入手,专注于府县制度运作和变动及其与文化地理演变之关系,由此能够开展建构其“有限的总体史”的探索。这种研究虽以中观史学为取径,但又较好地兼顾到对历史进程的总体性把握,孜孜以求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超越单纯宏大叙事和微观细描可能带来的各种偏颇,实现宏观研究、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统一。 在中观史学视阈下,全面建构并系统阐释明清华北地区府县历史文化内涵及演进,梳理华北区域历史文化的渊源与流变,以及层累演化中整体与局部、守常与权变、共性与个性等关系,从而探寻其在历史发展总脉络与大格局中的位置与作用。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关照典章内外人事纠葛与府县政治实际运作的关联,既要考察典章制度因人、事而立,又因人、事而变的动态演化;既要描述文本中的制度常态,更要考析制度执行中的变形,以及两者间显隐转换,显现王朝体制中下端的实际运作,以此解析王朝体制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因缘。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以专题形式对明清华北地区府县演进与文化地理、行政运作机制和效能以及与基层社会的互动等展开深入研究,具体可通过两大层面进行: 第一层面,明清华北地区府县历史文化总体性研究,即探讨府县自身演进历史,以及府县变动与区域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揭示明清地方行政系统在整个王朝体制构建中、在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通过研究华北区域文化地理版图、形式与内容,展现其文化地理空间分布、结构形态及变动,凸显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与王朝体制以及文化地理变动之间错综复杂关系,阐释自然区、行政区、文化区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考察华北各地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民间崇拜等各项文化要素的渊源、演变与特征,揭示华北府县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与多元融合性,深化认识其文化地理的基本格局和内在特质。 第二层面,从史料分析和实证角度,全面梳理作为国家政治运行末端府县的行政运作机制及其与基层社会的关联与互动,考察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侧重典章制度与具体人事相结合,借此深入探究整个王朝体制的建构与实际运作。它可以分为两个专题:一是明清华北府县行政运作机制及其效能;二是明清华北府县与民间社会之互动。在研究路径上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为厘清府县行政运作机制与整个王朝体制以及中国传统社会之关系另辟蹊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