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欧洲与中国文明对话的新开端(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欧阳哲生 参加讨论

    四、马黎诺里游记中的“汗八里”
    1338年,教皇班尼狄德十二世遣使马黎诺里(Marignolli,约1290—?)携带国书、礼物来华。1342年马黎诺里一行抵达元大都,在“汗八里”驻留四年(一说三年)。1353年返归阿维南,向教皇英奴森德六世(Innocent VI)递呈大汗国书。1354年在罗马城得遇日耳曼皇帝察里四世(Charles IV),应招前往日耳曼,晚年将其奉使东游事迹著书存世。(41)内中不少涉及他在“汗八里”的珍贵史料。
    马黎诺里在游记中,首先交代他奉教皇之命赴华及对华之印象:“一千三百三十八年(元顺帝至元四年)教皇班尼狄德十二世命余与数人携国书与礼物,赠送鞑靼大汗。其国在东方,威权所达,几有东方世界之半。兵马强盛,国库充实,城邑相连,管辖众国,难于胜数。各民族之在其境内者,不知凡几,皆各自有语言文字,若一一言之,将骇人听闻也。”马黎诺里觐见大汗时,最为人称道者是他献“天马”之举,其游记不惜笔墨记下了这一幕:
    过沙山乃至东方帝国都城汗八里。其城之大,户口之众,军威之盛,吾将不复赘言矣。大汗见大马、教皇礼物、国书、罗伯塔王书札及其余印。大喜。见吾等后,更为欢悦。恩遇极为优渥。觐见时,皆衣礼服。余之前,有精致之十字架先行,香烛辉煌。至宫殿内,赋《天主惟一》之章。赋诗毕,余为大汗祈祷,回福于彼。大汗亦低首受之。内中所称“大汗见大马”一事,在《元史》卷四《顺帝本纪》中也有记载,可以相互印证:“至正二年,秋,七月,佛郎国贡异质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二蹄皆白。”此事在当时传为美谈,一时文人士子竞相以“天马赞”、“天马赋”为题赋诗撰文(42),这算是元末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在“汗八里”,马黎诺里受到极高的礼遇,其日常所需食宿费用均由大汗供给:
    退朝至馆舍。舍装饰美丽,大汗命亲王二人,侍从吾辈。所需皆如愿而偿。不独饮食诸物,供给吾辈,即灯笼所需之纸,皆由公家供给。侍候下人,皆由宫廷派出。其宽待远人之惠,感人深矣。居留汗八里大都,几达四年之久,恩眷无少衰。吾等衣服、馆舍、器具皆赠给上品。来此同事,共有三十二人,总计大汗供给费用,达四千余马克。马黎诺里在元大都居留三年,归国前,大汗设宴欢送,并赐给途中所需费用及良马二百匹,显示出元朝与教廷的亲密关系。(43)
    从最初不顾艰难险阻前往和林的柏朗嘉宾、鲁布鲁克,到长途跋涉,经过千山万水来到汗八里的蒙高维诺、鄂多立克、马黎诺里,全为方济各会士。方济各会(Franciscan Order)为1209年意大利人方济各获得教皇英诺森三世批准的一个教会组织,会士之间互称小兄弟,故又称“小兄弟会”;主张向社会底层宣讲“清贫福音”,提倡过安贫、节欲的苦行生活,以托钵乞食为生。这是一个在下层民众有着广泛基础的教派。为什么元朝时期欧洲前往中国的传教士几乎全是方济各会士?意大利学者对此作了解释:“方济各会的创始人随第五次十字军远征来到异教徒中间的时候,他是带来福音书的第一人,并在1219年试图改变回教国家的君王的信仰,未能成功。于是,方济各会士们带着他们的信仰前往蒙古和中国,同时还有可能领受了某种微妙的外交使命,他们成了执行这一新任务的最佳人选。”(44)不仅如此,受命赴华的方济各会士几乎都来自低阶层的传教士,用马黎诺里的话说:“来者须亦为小级僧人。盖彼方人士,相识者只此级僧人而已。前教皇基罗拉摩(Pope Girolamo)初亦小级僧人。教皇派遣约翰孟德高维奴到东方,宣教多年。阿兰人及鞑靼人仰之如圣人,而孟亦小级僧人。”(45)这一方面可能是下级传教士更具进取和刻苦精神,一方面或许是蒙古族在军事上固然极其强大,但在文化(特别是宗教)方面并无优越之处的缘故。至于基督教的信众,多为阿兰人、突厥人,伯希和认为这可能是基督教随元的灭亡而消失的原因:“这种十三四世纪的东亚基督教,大致可以说不是汉人之基督教,而为阿兰人、突厥人之基督教,或者还有少数真正蒙古人信仰此教,所以在1368年时偕元朝而俱亡。”(46)明末清初以后,天主教东传的主力由耶稣会士承担,所派传教士不乏地位较高者,因其对话、渗透的对象往往是饱学的士大夫和中、高级官僚阶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