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选择1990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是因为《毛泽东早期文稿》于这一年出版,张昆弟日记中的这一段文字,从此更容易查找。此外,从时间段上看,三个时期长短大致相等。 ②参阅王兴国编:《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67页脚注。 ③张国焘的回忆颇详细,为节省篇幅,这里仅作简单的节录。参阅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241—244页。 ④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写作于20世纪60年代,1966年香港《明报月刊》开始连载,1971年由该社结集出版。 ⑤从瞿秋白的年谱看,他1922年2月才经张太雷介绍入党,不是中央委员,且当年一直在苏联,不可能参加西湖会议。马林说的湖南学生可能是蔡和森,如果是指毛泽东,则根本不对。迄今为止,无论是从毛泽东自己的回忆还是他人的回忆,都没有他参加西湖会议的资料。毛泽东当时还不是中央委员,故也没有出席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瞿秋白、毛泽东都参加了“三大”,且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三大”对国共合作问题有激烈的争论,但大多数人是赞成的,这也与马林的回忆一致。 ⑥这是李锐《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方向》和《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使用的引文。他的另一部作品《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一书中的引文与这段引文大同小异,但“开发”后未漏掉“其”字,“网罗”未错成“罗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638-639. [2]王兴国,编.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81. [3]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资料选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杨守芳.李大钊在中共“三大”前后的杰出贡献[C]//杨汉卿,李淼祥,主编.中共“三大”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162-171. [5]吴家林,李美瑞.李大钊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思想及其运用[J].齐鲁学刊,1987, 15(1): 63-70. [6]胡福明,主编.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450. [7]周溯源,编著.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 413-414. [8]张明林,主编.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2: 204. [9]徐光寿.毛泽东与陈独秀[J].中共党史研究,1992, 5(6): 13-22. [10]刘国华.论陈独秀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5, 12(4): 9-12. [11]刘春明.近代民族精神与青年毛泽东的主体意识[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 14(1): 83-92. [12]黄修毅.陈独秀的后半生[J].发展,2012, 25(7): 46-4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