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建设与学科教育 一门新学科的建设离不开科研和教学两大支点,公众史学亦是如此。宁波大学钱茂伟教授关注了学科框架、学会与网站建设三大问题。“我们必须把公众史学具体的框架搭起来,让人家看了可以一目了然,可以让一些年轻人有一些遵循。在前人的基础上,我把公众史学定义为六大块内容:第一是小历史书写,第二是通俗史学,第三是口述史学,第四是公众业余写史,第五是影像史学,第六是文化遗产。这次论文集是按这个框架设置的,前几天做起来的中国公众史学网站也是按这个框架来设置的。这次会议就是希望来探讨这个问题,公众史学到底应该包含哪几块,还可以增加哪几块,各方向名称合不合适,各方向包含哪些话题,我们想先抛出来,然后慢慢地尝试着解决它。”经钱教授的倡议,与会的主要专家讨论了中国公众史学研究会成立事宜,最后决定成立筹备会,拟在下半年会议上正式成立研究会。宁波大学主办的中国公众史学网(http://www.chinapublichistory.com),也在会前正式亮相。 浙江大学陈新教授关注了发表平台与师资培训方面的建设。公众史学要筹办自己的刊物,目前确定先以书代刊,使研究公众史学的学者也有相应的出版园地。在这个刊物没有成为大家认可的刊物之前,会借助现有的一些核心期刊,以开设公众史学专栏的形式,将优秀的公众史学论文公开发表。今年的7 月,将在上海师大举办高校教师首届公众史学培训。这个培训同时是我们面向国际化的一个合作项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参与了合作项目。 在学科教育方面,目前,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已经设立了公众史学课程,温州大学设立了口述史课程,而宁波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走得更远,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下设立了公众史学研究方向,开设了公众史学、口述史学二门课程,其中公众史学课程已经列入宁波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行列。在本科阶段,率先设置了公众史学模块,据宁波大学李小红副教授介绍,包括4 个必修课:公众史学、文化资源学、文化传播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7-8 门选修课:小历史书写、网络史学、历史影像学、历史文化的创造与策划、档案管理学、城市文化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概论等。在全校核心通识课程中,开设了公众史学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