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上海二战难民救助与《日内瓦第四公约》(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苏智良 参加讨论

    救助30万中国难民的南市难民区
    旧中国战乱频仍、灾害不断,法国人饶家驹(Jacquinot)神父曾多次参与各种人道救援活动。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军轰炸引发难民潮,大批战争难民涌入上海华洋交界地区,情况十分危急。这时,上海国际红十字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饶家驹联络中外慈善团体,发起建立保护难民的安全区。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划定民国路(今人民路)、方浜中路之间的区域为南市难民区,饶家驹任难民区监察委员会主席。
    难民区于1937年11月9日成立,延续至1940年6月30日,在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难民区,建立了130个收容所,开办了24个粮食分发中心和24个集体食堂,构建了票证系统,所有贫困难民都享有获得口粮的权利,每人一天能领到6两米(旧制16两为1斤)。大难当头,上海各界纷纷慷慨解囊。伶界曾发起义演,集款资助难民;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定期给各收容所发放现金;上海地方协会也捐助了巨款;冬季来临前,上海市商会发动全市的棉花店捐献棉花、布店捐献布匹。难民区里设有3家难民医院、1家产妇医院以及1家灾童医院,还有1家残老院。1938年5月,饶家驹飞赴美国、加拿大,为难民募捐。在白宫,罗斯福总统提供了70万美元。
    饶家驹每天在难民区巡视,指导救助。他喜欢和难民在一起,经常牵着儿童的手,抚摸他们的头,从口袋里掏出糖果给他们吃。饶神父和大家一起经历着危险。一次在难民区与非难民区的交界线上,他的黑色法衣被飞来的弹片撕开了长长的口子。还有一次,日本士兵用枪顶着他,他毫不畏惧。在“难民之父”、“中国之友”饶家驹的领导下,南市难民区共救助了30万中国难民,使他们免遭屠杀、流浪的惨剧。南市难民区于1938年被第16届国际红十字会视为世界范围内战时保护平民的成功范例。
    中国共产党人也积极参与了难民救助工作,并在中共江苏省委设立难民委员会。参与难民工作的有刘晓、刘长胜、沙文汉、王尧山、张爱萍、曹荻秋、陈国栋等,他们曾以“移民垦荒”的名义输送大批难民中的优秀分子到新四军中去,充实壮大了抗日队伍。
    难民救助模式成为国际法
    这个战时各方有义务保护平民的“上海模式”,后来推广到南京、汉口、广州,乃至世界各国,并推动了1949年《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订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