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不断发展完善 复杂结构(complexity)和能量流(energy flow)是“大历史”体系的两个重要概念,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埃里克·蔡森是这两个概念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当能量在物质间流动的时候,会创造出新的形式,从而产生复杂结构,所有物质体系都是能量在物质间流动形成的,而且能量流使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大历史”就是解释所有形式的复杂结构是如何出现并消亡的,其核心内容是全方位的复杂结构(指从星云到微粒的所有事物)的上升和衰落过程。 蔡森描述了三个层面的复杂结构,第一个层面是从微小的原子到整个银河系的无生命的自然构成的体系及其相互作用,第二个层面是各种生命体系,包含地球上整个生物圈内的新陈代谢,第三个层面是在神经和脑细胞之间传递的信息,构成了人类文明体系。一般来说,生命比无生命的自然更复杂,生命体系之间的能量流也更大,而人类神经和脑细胞信息之间的能量流是最大的。蔡森的概念建构了宇宙、恒星星系(太阳系)、行星星系(地球形成、多分子有机生物出现到生物圈的诞生)、人类史(人类进化到文明诞生)的“大历史”体系。从宇宙大爆炸至今有140亿年,“大历史”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即物理进化、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时期,又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即粒子、星云、恒星、行星、化学、生物和文化阶段。 当然,并非能量在物质间的简单流动就能形成复杂结构,“大历史”理论用西方童话中的“金发小姑娘”的故事形容复杂结构的形成,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金发小姑娘走进森林中的一个茅屋,发现三把椅子,逐一试过后发现大椅子太硬,中椅子太软,小椅子最合适;她还发现三碗粥,大碗的粥太烫,中碗的粥太凉,小碗的粥最合适。学者用这个故事说明“任何复杂结构的形成和持续存在都需要适当的环境”,只有在适当环境下,能量在物质间的流动才能形成复杂结构。因此,除了能量在物质间流动的因素外,还要系统考察当时的特定环境。斯皮尔在《“大历史”和人类的未来》一书中,将“能量在物质间流动”的理论与“金发小姑娘”原则相结合,是对“大历史”理论比较完整的概括。 除理论研究外,“大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发展。这门课程通常采取多学科合作的形式,天体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讲授宇宙学和太阳系形成,地质学家描述地球及其结构的发展,古生物学家阐释生物的进化,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叙述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学家剖析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最后以对未来的展望结束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哈佛大学、麦考瑞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等都开设了“大历史”课程。近年来,“大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项目也得到发展。到2012年,数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从事“大历史”教学和科研,此外还有80多所中学讲授“大历史”课程。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学“大历史”教育最为活跃。在国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正在教授“大历史”的课程,与网易公开课和YouTube合作,将“大历史”课程引入中国的网络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涉足“大历史”领域,学术交流也日趋活跃。“大历史”理论逐渐越出西方学术界,俄罗斯是西方以外探讨“大历史”理论比较活跃的国家,2005年俄罗斯组织了关于“大历史”的国际研讨会。在中国,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美国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也有“大历史”的议题。2010年,“国际大历史学会”成立,并规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成为各国“大历史”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有300多名成员。2012年,该学会第一届大会在美国密歇根州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荷兰、英国、韩国、中国、印度、埃及等国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