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 用行动传颂着治沙精神 “治沙姑娘斗志昂,飒爽英姿五尺枪,学文练武造林忙,毛乌素沙漠披绿装。”40年的艰辛付出,40年的奋斗汗水,40年的坚持不懈,40年的激情岁月,治沙连的姑娘们把人迹罕至的茫茫大漠改变成现在的万亩防风固沙林,她们用自己的双手捧绿了沙漠。 上世纪80年代,补浪河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有人提出把治沙连的财产分了,把成材的树砍掉卖了。时任连长潘生清,这位与风沙搏斗了6个春秋都没掉过一滴泪的坚强女子,面对要拆分治沙连的群众,嚎啕大哭。她多次去找公社书记,而且一个村又一个村地找大队长,苦口婆心地解释、劝说,让他们不要打治沙连的主意。她的真情打动了乡亲们,治沙连最终得以保存。潘生清说:“早在种下第一棵树时,治沙连的姑娘们就立下誓言:任何人不准动林区一草一木。”可见,守住一片林比种活一棵树更难! “女子民兵治沙连这面红旗不能倒。”1979年,时任指导员的席永翠代表连队在北京出席获得“新长征突击队”称号的表彰大会时,受到了邓颖超副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席永翠回忆道:“当时邓颖超副委员长得知我是陕北治沙连的姑娘时,拉着我的手亲切地让我叫她邓妈妈。她说种树治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鼓励我们一定要让陕北绿起来,把沙漠治住。” “90后”的席彩娥,16岁就走进了治沙连,4年后被连队推荐当兵,服役两年后又回到这里担任代理连长。问及她为什么选择回来时,她说:“我是听着老一辈治沙女民兵的故事成长起来的,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长城姑娘治沙连。”还没有谈恋爱的她腼腆地说,“我还想再干几年,现在很忙没时间谈恋爱。趁着年轻,多种几棵树,多治一片沙是最重要的事。” 2014年4月17日,共青团榆阳区委在这里成立了“榆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民兵们在治沙过程中孕育出的治沙连精神将代代相传,并将在继承中发扬光大,成为人们团结一心创大业的精神力量。 在补浪河乡“女子民兵治沙连”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现场,榆阳区委书记苗丰指出:“治沙连精神是开展思想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是全区党员干部最好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深刻领悟,改造思想,提升境界,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争做全区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这种精神是几代治沙姑娘用青春汗水浇筑的一座精神丰碑,是留给榆阳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铭记,深入挖掘,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其发扬光大。治沙连是榆阳生态建设的一张名片,治沙连精神是榆阳艰苦奋斗精神的浓缩,我们要高度重视,合力共建,精心打造全国军地共建的典型样板、榆阳精神的一面旗帜。” 这个曾经人人逃之的荒漠地带,由一群女子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采访结束了,治沙连姑娘们植树造林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回望40年的治沙历程,展望未来的守林愿景,治沙连的姑娘们从不后悔,她们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守护了一方土地,面对茫茫大漠,漫天风沙,姑娘们毫不畏缩,“让毛乌素沙漠披上绿装”正是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一代代女民兵的共同梦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