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军队衙门化逐朝加重;因京城是权力中心,最具选官优势,很多人改籍顺天府;京官和地方官“双向任职”的重点是京官外任知府;京畿和江南是两大人才中心。 以计量史学方法研究清代官僚人事制度,影响较大的有台湾学者魏秀梅的计量分析,主要研究清代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高层官员。计量规模大的如李国祁所著《清代基层地方官人事嬗递现象之量化分析》,书中计有5万余名知府、知州、知县等地方文官,但因未对所涉人物辨析考订,忽略了一人多处任职的因素。此外,张仲礼1955年英文版《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主要计量分析晚清绅士;何炳棣1962年英文版《明清社会史论》,对明清科举与社会流动展开计量分析,这两本书均有一定的计量范围,也旁涉清代官僚人事问题。 核心资料:《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王志明积十余年之功所著《清代职官人事研究——基于引见官员履历档案的考证分析》,2016年8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刊行。该书专论有清一代京官、地方官和武官,对武官和朝官进行翔实的计量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与该领域的量化研究之作相比,此选题计量规模大、涉及官员层面广。清代中下层文武官员任职前,一般须经皇帝引见。被引见官员须呈报履历以备皇帝参考。这些履历档案密藏宫中,清末帝溥仪出宫后,由“清室善后委员会”接收,后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经整理出版为《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此即该书所依据的核心资料。作者考辨分析得出,这套档案涉及9万余人次文武官员,可计量官员达4万余人。通过查阅大量传记资料,对这些人物信息作考证分析,特别是书尾的文官地理分布表具体到府、州、县,工具性强,方便查看。 作者灵活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根据资料量体裁衣,从引见官员档案中提取籍贯、科举出身、任职层级、年龄、迁转等人事因素,并比较这些因素在不同朝代的变化,尝试勾画出清代职官嬗递的特点,尤其是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朝的数据较为完善,纠正了诸多此前学界不太精准的量化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