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年的石砌堡垒,仍在守候今天的乡愁 鲍氏先祖随军征南后,遵“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的原则,选择了一处“地极壮丽,脉甚丰饶”的筲箕湾,定居下来。 村落坐北朝南,正南北走向,由屯门、汪公殿、古寨门组成了一条中轴线—这是中原地区城市布局的理念,是儒家“中正”思想的体现。进入寨门后,只见屯内古民居皆由当地白色的石材砌成,石墙石瓦,古朴敦实—它们历经六百年间的烽火与岁月的烟尘。 走进民居的内院,可发现它们多是合院式,采用正房、东西厢房、照壁—“三房一照壁”的布局。木门、木窗上刻着的“儒家四君子”: 梅、兰、竹、菊,显露着徽派建筑的遗韵。 从村落布局,到建筑细节,鲍屯无一不体现着作为移民文化的屯堡文化与中原母体文化—儒家文化的承袭关系。 作为军队驻地的军屯,鲍家屯村落最为玄妙的是它的军事防御功能。村内街道极为狭窄,数百座石头房屋组成八条弯弯曲曲的巷道。而纵横交错巷道组成一个巨大的“八卦阵”。每道阵地都有防卫设施,其中四条街巷可以通往村外,四条街巷是“死胡同”。房子的墙体上有不少孔,既可从屋内观察巷道,又可作射击时的枪眼。 然而,古村落也并非不存在危机。 大西桥镇发改委办公室主任汪波介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屯堡人外出打工,赚了钱之后迫切希望改善家乡的居住环境,“拿着外面洋房的图纸回来,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古建筑拆掉。我们原先五米高的寨墙已经快被拆没了。这样的需求很迫切,又不能强力制止。我们正在想办法,通过措施把老房子保护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