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年的文化传统,仍在滋养今天的自信 洪武年间的屯兵举措,造就了云贵两省大大小小的“屯”和“堡”。其中,军队居住地称为“屯”,移民居住地称为“堡”。在安顺地区,约有184个屯,72个堡。 屯堡人“尚武”,这种精神通过“鲍家拳”流传了下来。 在“鲍家拳”第20代传人鲍祥家的院里,他给记者展示了一段徒手拳。他的儿子、“鲍家拳”第21代传人鲍志清则展示了一段棍术。“同学们知道我会鲍家拳,都很惊奇,有时候我会教他们一两段。”鲍志清说。 在鲍祥家,还完好地保存着当地的一出“军傩”剧本—《薛刚反唐》。 每年的正月,鲍祥和他的同乡都要跳上十几天。鲍家屯所有的百姓都会来观看。这也是屯堡人向中原文化致敬的方式—在远离故土的文化环境中,“傩戏”成为游子表达思念、标示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活动。 在不远处的“屯堡文化博物馆”里,当地群众为记者唱了一出完整的“三英战吕布”。 苍凉的唱腔像是从600年前的时空里穿梭而来,萦绕在民俗文化专家冯骥才为博物馆题写的四个大字—“大明遗风”旁,久久不散。(本报记者 韩 寒 齐柳明 吕 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