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范文澜与中国革命史学之建构(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历史与理论研究》 林国华 参加讨论

    三 范文澜与近代史研究“革命史范式”的建构
    近代史的观念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建构出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到西方近代化的强烈冲击,古老的王朝体系逐渐被打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初步建立和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渐渐形成,中国逐渐有了近代史概念。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对中国史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中国近代史这门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满足现实的需要。究竟如何对待“西方”?如何对待“西方文明”?如何积极地反抗帝国主义或经济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如何看待“西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究竟向何处去?因此,中国近代史研究颇受史学家重视。20世纪20~40年代,以“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世史”等命名的近代史著作,有30多种。这门学科自形成之初就存在两种解释体系,一是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在西方冲击下走向近代化历史的“近代化(或现代化)范式”;二是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过程的“革命史范式”。应当指出,无论是革命史范式还是现代化范式,其出发点都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和富强,区别在于如何看待西方。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素有注重当下、推崇致用、以今为重、厚今薄古的传统。而从根本上塑造这一传统的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历史理论。(35)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整风运动从学术导向上将历史学纳入为革命服务的轨道,要求历史学家重视对中国史特别是“近百年中国史”的研究。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则贯彻毛泽东的历史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怎样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模板和范例,它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史研究达到了新的阶段,影响了近代史研究达数十年”,(36)缔造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
    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近代史的研究和学习,特别强调对干部进行近现代史教育。1942年2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规定:高、中级干部之具有学习理论资格者,于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之外均须学习理论。“其学习范围分为政治科学、思想科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等项,依次逐步学习之。其学习方法,以理论与实际联系为原则。”“政治科学以马列主义论战略策略的著述为理论材料,以我党二十年奋斗史为实际材料;思想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为理论材料,以近百年中国的思想发展史为实际材料;经济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材料,以近百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为实际材料;历史科学则研究外国革命史与中国革命史。”(37)毛泽东极为重视近现代史的研究。1940年9月,他在致范文澜的信中,就建议范从中国近代人物着手,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这对反击国民党的舆论进攻有作用。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近代史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做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研究和分析,然后才能做综合研究。”(38)为响应这一要求,范文澜主持的中国历史研究室加强了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专门成立了近代史组,在中国历史研究室制订的“三年计划”中对近代史研究具体规划。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941年12月,范文澜在完成《中国通史简编》上、中册即古代部分后,便着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他按照毛泽东所说,将提纲整理出来,连续发表在延安的《中国文化》杂志上,形成《中国近代史》一书的重要内容。1943-1945年他撰成《中国近代史》上编,该书从鸦片战争一直写到义和团运动,手稿经叶蠖生整理后于1946年在延安出版。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以毛泽东的“两个过程”说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论断为主要视角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力图证明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侵略史,一场“革命”史。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1.“两个过程”说与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即“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39)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活动,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40)还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从战争史的角度来概括近代历史内容,列举中国人民几次反侵略战争与“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太平天国战争与辛亥革命,认为“这就是到辛亥为止的近代中国史”。(41)
    关于近代历史发展阶段,毛泽东经常列举一些重大事件加以说明。他在《五四运动》一文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如果要从它的准备时期说起的话,那它就已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好几个发展阶段”。(42)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又增加了中法战争、五卅运动和抗日战争三个阶段。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性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把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问题,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也就是说,九一八事变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43)
    3.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毛泽东强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是“革命先锋”(44)、“革命的骨干”或“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坚固的同盟者”。他多次强调:“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45)“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46)“农民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4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