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近三百年来西方学者眼中的王安石(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理论研究》 张呈忠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①郭值京:《应正确理解列宁关于土地问题(涉及王安石)的一条脚注》,《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1987年第3辑,第218—222页;李存山:《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光明日报》2004年8月10日。
    ②关于普列汉诺夫与列宁思想冲突的背景与实质,参看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9—361页。
    ③普列汉诺夫:《论俄国土地问题》,《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文选(1903-1908年)》(上),虚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299—301页。
    ④高放、高敬增:《普列汉诺夫与中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6期,第38—39页。
    ⑤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6页。
    ⑥Lewis A.Maverick,"Review",Eastern Quarterly,Vol.1,No.1,1941,p.81.
    ⑦许光华:《法国汉学史》,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70页。
    ⑧蓝莉:《请中国作证: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356页。
    ⑨蓝莉:《请中国作证: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第356页。
    ⑩蓝莉:《请中国作证: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第219—220页。
    (11)Lewis A.Maverick,"Review" pp.80-84.
    (12)Abel-Rémusat,"Ssema-kouang",Nouveaux mélanges asiatiques,Paris,1929,pp.149-165.
    (13)古伯察:《中华帝国纪行——在大清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历险》(下),张子清等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6页。
    (14)古伯察:《中华帝国纪行——在大清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历险》(下),第38页。
    (15)潘玮琳:《19世纪的表述中国之争:以密迪乐对古伯察〈中华帝国纪行〉的批评为个案》,《史林》2010年第4期,第142—143页。
    (16)参看M.G.马森:《西方的中国及中国人观念:1840-1876》,杨德山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96页。
    (17)J.C.Ferguson,"Wang An-shih",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North China Branch 35:65-75(1903-4).
    (18)John Meskill,Wang Anshi,Practical Reformer? Heath and Company,1963 p.35.
    (19)General Homer Lea,"How Socialism Failed in China",Van Nordens Magazine,1908,pp.107-113.
    (20)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4页。
    (21)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第362页。
    (22)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第363页。
    (23)Lewis A.Maverick,"Review",p.82.
    (24)东一夫:《王安石事典》,国书刊行会1980年版,第18页。
    (25)Herbert H.Gowen,"Wang-an-shih,a Chinese Socialist Statesman of the Eleventh Century",The Open Court,1914,pp.13-24.
    (26)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2页。
    (27)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第83页。
    (28)福兰阁:《中国上古中古之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政策》,苏乾英译,《食货》半月刊1936年第3卷第7期,第336—346页。
    (29)黄怡容:《福兰阁的中国史观述论》,《史学月刊》2012年第4期,第119—125页。
    (30)H.R.Williamson,Wang An Shih:a Chinese Statesman and Educationalist of the Sung Dynasty,Arthur Probsthain,1935-1937.
    (31)萧公权:《评威廉生着〈王安石〉》,《社会科学》1936年第2卷第1期,收入《萧公权文集:迹园文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0—241页。
    (32)J.K.Shryock,"Review",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Vol.56,No.1,1936,pp.99-101; L.A.Lyall,"Review",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No.1,1937,pp.129-132; K.A.Wittfogel,"Review",Pacific Affairs,Vol.10,No.2,1937,pp.212-215; K.A.Wittfogel,"Review",Pacific Affairs,Vol.12,No.1,1939,pp.85-87;荒木敏一:《H.R.ウイリア厶スン博士著〈宋代支那の政治家教育家王安石〉批评·绍介》,《东洋史研究》5(3),1940年,第213—214页;Lewis A.Maverick,"Review",Eastern Quarterly,Vol.1,No.1,1941,pp.80-84.
    (33)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34)Derk Bodde,"Henry A.Wallace and the Ever-Normal Granary",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Vol.5,No.4,1946,pp.411-426.
    (35)李超民:《论美国新政“常平仓计划”受王安石经济思想的影响——兼与卜德先生商榷》,《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第96—100页。
    (36)唯明编:《华莱士在华言论集(英汉对照)》,世界出版社1944年版,第34、35页;另见沁青:《华莱士与中国农业界》,《农业推广通讯》1944年第6卷第8期,第42—43页。
    (37)拉铁摩尔夫妇:《中国简明史》,陈芳芝、林幼琪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1页。
    (38)林语堂:《苏东坡传》,宋碧云译,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70年版,第83—85页。
    (39)Shau Wing Chan,"Review",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7,Issue 3,1948 pp.330-332.
    (40)James T.C.Liu,Reform in Sung China,Wang An-shih(1021-1086)and His New Polici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p.58.
    (41)James T.C.Liu,Reform in Sung China,Wang An-shih(1021-1086)and His New Policies,pp.114-116.
    (42)刘子健:《王安石、曾布与北宋晚期官僚的类型》,(中国台湾)《清华学报》1960年新2卷1期,收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117—142页;《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赵冬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3)John Meskill,"Introduction",Wang An-shi:Practical Reformer? pp.vi-vii.
    (44)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115页。该书初版于1973年,1978年有修订版。
    (45)罗祎楠:《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夏之卷,第27页;卢睿蓉:《海外宋学的多维发展——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第230—232页。
    (46)Robert Hartwell,Iron and Early Industrialism in Eleventh-century China,"Preface",Ph.D.diss.,University of Chicago,1963.
    (47)Robert Hartwell,"Historical Analogism,Public Policy,and Social Science in Eleventh and Twelfth Century China",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76,No.3,1971 pp.690-727.
    (48)罗祎楠:《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第27页。
    (49)Robert Hartwell,"Demographic,Political and Society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750-1550",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42,No.2,1982,pp.365-442.中译为:郝若贝:《750-1550年间中国的人口、政治及社会转型》,载伊佩霞主编:《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75—246页。
    (50)Robert Hymes,Statesmen and Gentlemen:The Elite of Fu-Chou,Chiang-Hsi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pp.216-217.
    (51)Paul J.Smith,"Taxing Heaven's Storehouse:Horse,Bureaucrats,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Tea Industry,1074-1224",Harvard University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1991.
    (52)Paul J.Smith,"Taxing Heaven's Storehouse:Horse,Bureaucrats,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Tea Industry,1074-1224" p.313.
    (53)Robert Hymes,Conrad Schirokauer,Ordering the World:Approaches to State and Society in Sung Dynasty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p.6.
    (54)Paul J.Smith,"State Power and Economic Activism during the New Policies,1068-1085:The Tea and Horse Trade and the Green Sprouts Loan Policy",in Ordering the World:Approaches to State and Society in Sung Dynasty China,p.77.
    (55)包弼德:《政治、社会与国家——关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政治观点》,载田浩主编:《宋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
    (56)包弼德:《政治、社会与国家——关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政治观点》,第163页。
    (57)张广达:《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载《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111页。
    (58)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国学术》第3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5—76页。
    (59)包弼德强调反对内藤湖南的历史目的论,不过在郝若贝模式之下的历史目的论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参见卢睿蓉:《海外宋学的多维发展——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第232页;包伟民:《精英们”地方化”了吗?——试论韩明士〈政治家与绅士〉与地方史研究方法》,《唐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0页;魏峰:《宋代社会的理想化分析——评韩明士〈政治家与绅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98页。
    (60)秦晖:《问题与主义:秦晖文选》,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本文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