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译文的传神境界 近世以来,西风东渐,翻译文章渐夥。观民国时期外文汉译之神采飞动,以对照今日,则今之译文,无疑为恹恹欲坠之病体也。 试观英国密尔的《论自由》一书——一九0三年马君武译本: 苟一国之政府,将一国才智之士,尽罗而入乎其中,则必大为进步之害。盖一国之政,必须旁观徒手之多数政治家,论列指陈其利害,发出等等与现在政府反对之政论,使政府之所法戒。(第五章) 商务印书馆1996年译本之同章同节: 若把一国中的主要能手尽数吸收入管制团体之内,这对于那个团体自身的智力活动和进步说来,也迟早是致命的。要遏止这种貌似相反实则密切联系的趋势,要刺激这个团体的能力使用其保持高度水准,唯一的条件是对在这个团体外面的有同等能力的监视批评负责。 晚清时节文化巨子严复先生1899年译本,这一节是: 使一国之才力聪明,皆聚于政府,将不独于其所治者害也;即政府之智力,其所恃以为进步者,亦浸假与俱亡焉。是故自由之国,欲政府常有与时偕进之机,道在使居政府以外之人,常为之指摘而论议,其政府必有辞以对之。 再看此书《总论》中讲到古代社会专制之害,权力集中于一人、或一种一族之恶果: 严复译本: 不幸是最强者,时乃自啄其群,为虐无异所驱之残贼。则长嘴锯牙,为其民所大畏者,固其所耳。 马君武译本: 人民有不服者,用兵以摧杀之,与御外寇无异。呜呼,此国中之弱民遂如细虫纤鸟,日供秃鹫之掠食。 商务1996年译本: 权力被看作是一种武装,统治者会试图用以对付其臣民,正不亚于用以对付外来之敌人。在一个群体当中,为着保障较弱成员免遭无数鸷鹰的戕贼,就需要一个比余员都强的贼禽去压服它们。但是这个鹰王之喜戕其群并不亚于那些较次的贪物,于是这个群体又不免经常处于需要防御鹰王爪牙的状态。 将三者译文全书对照读之,其特征不难见出。严复译文奇崛深婉,用词古奥,或谓之得其寰中,有时也不免流于深涩,反害其义;甚至导致文意的走光,即文意不确。它的妙处是简古,坏处是读之拗口,阅之碍眼。但严复的译本多为开山之作。 马君武的译文,境界为三家中最高,他尽量顾及原文的叙述秩序,文藻讲究,造句练达,译序雅驯。译文相当考究传神,于原文宗旨,探其源流,明其原委,稍加组织,即为佳美中文。他所用为浅近文言,既尊重原作,也易于普及,造成理解、欣赏的最佳契机。 商务译本,其最大弊,为芜蔓不振,罗嗦夹缠。仿佛在力求直译,贴近原文,实则为原文之仆役傀儡,如走路之怪步畏缩,不敢大踏步潇洒出门;如唱歌之哑嗓左调,徒增阅读障碍。其受束缚既深,又如何传情达意,而原文精神水银泄地矣。 今之译者,尤其是国学修养几乎等于零,令其识量卑狭,先天不足而兼以商业文体的浸袭,造成今之译文怪模怪样,遣词造句,大多捍格不入,或谓直译其文,结果大似十三女儿使千钧铁杖,步履能不蹒跚?又仿佛江湖经咒一般,几令读者莫名其妙。《吉迪恩烈火》(英,马力克著,群众出版社1990年出版)中有这样的句子:“你认为这可能是对某一个用如此骇人的住房条件赚钱的房主的攻击吗?”“我没法想象为什么比没有孩子更使我不喜欢的事了。”字句和意思纠结不清,为诘屈之尤; 读者以为须边读边吸氧气,否则必憋气窒息……没有翻译的资格而强为之,必然力不从心。 反观民初之浅近文言译本,以有比较之故,顿受震撼,惊为创获。其仪型美感,尤为吾侪精神生存不灭、巍然永峙之灵光。伍立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