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在“马王堆学”园地中耕耘(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刘钊 参加讨论

    整理工作的两点感受 
    在整理马王堆汉墓简帛的工作中,笔者萌生了很多感受,现就其中感受较深的两点略述如下。
    当面对大宗的出土资料整理工作时,最好要采取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的方式。由《集成》主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率领的复旦研究团队集体攻关,两次远离家门进行较长时间的集中研讨。或针对某一篇帛书集体认字、揣摩理解文意;或针对某一人的整理文稿集体提意见和修改建议。互相提意见时不论长幼尊卑,一切以学术为依归。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第一次公布的《木人占》,文字模糊且潦草,原整理者只能认出30%左右的文字,经我们研究团队的集体集中辨认,释出率已达90%以上。然而,团队中有的人需要上课,有不少人承担着集体或个人的其他项目,因此“集中时间”很难保证。因出版时间的限制,不得不尽快交稿,留下了一些遗憾。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20世纪80年代,我的老师姚孝遂先生率领吉林大学的研究团队,驻扎浙江省博物馆,在两年的时间里编成《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两部甲骨学大型工具书的事。那才真正是既“集中力量”,也“集中时间”。至今这两部书一直是甲骨学研究者经常翻查的案头必备。正如姚孝遂先生所说,当时如果不远离家门集中力量和时间来做,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当今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日趋精密化,这首先表现在对资料信息的处理、提取和著录的手段上。随着数码技术和出版印刷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一方面在研究上对资料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数量全、质量高的资料信息,也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充实了研究的学术含量。譬如原来著录简牍时只照简牍的正面,自发现简牍背面常常会有记录简序的划痕后,简牍背面的信息也变得不可或缺。用红外线照相和扫描处理简牍也已逐渐流行,这使得很多模糊不清的字迹变得可识易认。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在处理和提取资料信息时,应该本着尽量全,或宁全勿缺的原则,因为有些资料信息即使当时用不上,说不定何时就有可能因技术的突破或研究角度的拓展从而发生作用。而如果忽视这一点,没有在早期及时处理和提取更多的信息,待资料本身日渐衰朽残灭后再想重新追寻一些信息,恐怕就已悔之晚矣。在考古学领域这类教训实在是不胜枚举。由此我们会想到当初发掘整理马王堆帛书时,如果有更好的技术手段,譬如提取时没有破坏到帛书,揭裱时有录像,有严密的登记和记录,有及时的红外照相等,那如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就会远不止今天这些。当然,我们不该以今天的条件苛求当初,不过以古鉴今,记住历史的提示,在今天面对资料时,在处理、提取和著录资料时尽量做到完善周全,就变成是必须的了。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辑出版,只是“马王堆学”研究征程上的一个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碎片拼缀、文字考释、词义训解,尤其是文意推阐、意义抉发等工作,可以预期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