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被当代画史理论家们视为“扬州画派”的画家之一。而他的书法作品“城中新闻”,却可作为他的家乡——山东省胶州市的重要史料。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晚年号南阜,又号石顽老子、松懒道人、蘖琴老人。乾隆十年(公元1745)他的《归云集》成书,他又号“归云老人”。其父、叔及兄皆善吟诗,因此他在十余岁时便能吟诗缀词了,并且得到了许多名士的赞扬,就连举国闻名的大诗人王渔洋,也想收他为私淑弟子。 雍正五年(公元1727)经地方官推荐,他去应“贤方良正科”特试,取得第一名。雍正六年(公元1728),皇帝在圆明园接见了他并授予修职郎,发放安徽歙县做县丞,后任安徽绩溪县令。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任江苏仪征县丞兼泰州坝监制。监制是两淮盐运使管辖下的小盐官。他在任上勤勤恳恳办理盐务,序刻自己的诗集,却不料飞来横祸,乾隆元年(1736),他的老友,时任两淮盐运都转的卢见曾被劾,高凤翰被人告发是卢的同党,因此他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被革职入狱,致使其右手偏瘫,因此他又号“丁巳残人”。 高凤翰反省政治上的打击和生理上的残疾,是由于他做官引起的,所以他常说做官是“牛马不如”的生活,从此脱离宦海,开始了在扬州的卖画生涯。他的作品很受人们的喜爱,正如郑板桥所说的那样:“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友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 乾隆六年(公元1741)高凤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天津博物馆有不少幅高凤翰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如《三台画石歌图》、《雪景山水图》、《草书七绝轴》、《诗序稿卷》等,但我却更喜爱他的《城中新闻》轴。 城中新闻是高凤翰记录下的两则他的家乡——山东胶州屠行们罢市,逼走旧吏,迎来新官的事情。新闻是这样写的: 城中新闻一为屠行谣,云:屠(注:屠宰)行罢(注:罢市),哭门下,骗帐不退勒(注:指用压力迫使降低售价)官价,不是打,就是骂,火签铁索难招架。由你打,由你骂,屠行一齐闹死了罢。一解:屠行开,新官来,官价长钱还发财(新官为年荒,屠行无资本,肉价每每长钱四十文,后价出二十千),旧官反说新官呆,呆则呆,好官毕竟是秀才(新官出身翰林)。 又有无名子题一诗于州衙前,云:风调雨顺迎新牧,国泰民安送旧官,烟火冰天换世界,雪深三尺不知寒(大雪后新官到,大修荒政,民赖重生者万家)。 二作传自城中,一时遍于村镇,虽妇女儿童闻歌唱之,虽有讹传,其鼓华欢忭之情如一口矣,老阜闻之书此纸,留□□□□□□□(此处有几字辨不清)掌故云。戊辰腊月。作品上钤有“高子”等印五方。 戊午年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这则屠行谣就发生在这一年的腊月,第二年高凤翰就在家乡逝世了。 城中新闻记录了山东省胶城地区在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屠行反抗官府的事情。我想,这对当地人编写县史具有重要意义。 城中新闻反映了记载这则新闻是高凤翰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但他只是用好官坏官来区分他的爱憎,却没能看到封建社会即将没落的社会本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