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了在山西平鲁县插队时,当地广为传诵的抗日女英雄李林的事迹,也勾起了我创作《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见图)等木刻版画的回忆,以及我内心涌动的民族情感。 1970年,我和山西省直机关的许多干部被下放到山西平鲁县的农村插队。我在和农民、基层干部的接触中,得知了李林烈士的英雄事迹。李林191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华侨商人家庭,14岁回国求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36年底,党组织派她以“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到山西军政训练班接受军训,从此,她开始了军旅生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李林被派往雁北发动抗日武装斗争,她亲手组建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后又从敌人手中夺得百匹战马,组建了八路军120师六支队骑兵营。1940年元月,她被选为晋绥边区第11行政专员专署秘书主任,还被连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她受到贺龙同志的亲切接见,贺龙亲切地称赞说:“我们的女英雄,听说鬼子听了你的名字都怕呢,了不起!”然而,仅仅三个月后,1940年4月26日,在平鲁区阴凉山与日军的一次决战中,李林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南洋华侨女,雁北“花木兰”。李林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一直想要做点什么。 就在我下放插队期间,平鲁县决定筹建李林烈士纪念馆。我决心为纪念馆创作一幅再现李林英雄形象的木刻,为此,县里把我抽调到文化馆搞创作。1973年,草图基本完成之际,我却奉调返省工作,创作就此中断。 此后的20多年间,那幅木刻草图一直在平鲁县民政局保存,后转到我身边,但一直未能刻制出来,总感到是个心事。1995年,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李林烈士英勇殉国55周年,我便将草图找出来修改加工,一气呵成刻就了《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为了突显李林烈士光辉高大的英雄形象,我选取了她在最后决战时刻跳下战马与日寇拼搏的瞬间,并把战马处理在低一个圪台的梯田上和暗色调中,让李林高过马头,形成雕塑感。当年在文化馆构思草图时,不断有人来观看,有的是李林的战友,有的是见过李林的老乡,他们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她的英姿:宽宽的脸庞,短短的头发,手持双枪,骑着蒙古烈马“菊花青”,可神气呢……这些丰富生动的素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深感形象来自群众,创作源泉在人民生活之中。 在平鲁县城所在地井坪西头不远的山坡上,20世纪60年代建起了平鲁县烈士陵园,李林烈士纪念馆便设在陵园内。1995年8月31日,我将大幅木刻《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正式捐赠给了李林纪念馆。这件作品的创作前前后后20多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更尽了文艺工作者应尽的一份责任。之后,这幅画作为李林精神和历史记忆的承载,悬挂在了李林坐像右边白净的墙壁上,和纪念馆的其他史料,一起讲述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以及战火中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 今天,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对于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我来说,战争和革命英雄的事迹是我一生不能忘却的记忆。1987年,为纪念建军60周年,我曾创作《贺龙司令员与木刻家》;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曾创作《伫马太行侧》,并捐赠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每逢重大的纪念日,创作与之相关的作品便如同一种使命,召唤着我奋起耕耘。对待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我都会磨了又磨,改了又改。眼下,我正在修改重刻《伫马太行侧》和《贺龙司令员与木刻家》,希望在精益求精的创作中,既保证艺术水准,又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这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