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7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150. [3]金吉堂.回教民族说[N].禹贡办月刊,1936, 5(11);李兴华,冯今源.中国伊斯兰教参考资料选编(上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47. [4]王伏平.西北地区回族史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115. [5]杨志娟.族群认同与民族的界定——以回族为例[J].回族研究2000, (4): 5. [6]南文渊.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 [7]金吉堂.中国回教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6. [8]杨志玖.元代回族史论稿[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 [9]冯增列.《修建胡太师祖佳城记》碑叙[M].中国穆斯林,1981, (2): 27. [10]杨怀中,余振贵.伊斯兰与中国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135. [11]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43. [12]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 107. [13]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50. [14]马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2. [15]马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80. [16]林競.西北丛编[M].神州国光社,1931: 114. [17]陈庚雅.西北视察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72. [18]白寿彝.西北回教谭[M]//李兴华,冯今源.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753. [19]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天津:天津大公报馆,1936: 15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