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孙中山先生偕同宋庆龄在美国观看“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的飞行表演,并力邀他回国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后来,孙先生将那架飞机命名为“乐士和”,这就是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字命名的。孙中山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航空救国”,这也是笕桥中央航校建校的宗旨,这四个字也是印在航校同学录和各类纪念册的最前面。在此基础上,蒋介石提出了“亲爱敬诚” 的校训,并且亲自书写了共计十二条的空军训条。 高志航就是这个航空救国理念的最佳践行者。一个东北航校的人为什么投奔到杭州笕桥?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抗日。 飞行员也讲浪漫 除了有赫赫的战功,笕桥航校的飞行员也和现在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浪漫。 二十四中队长刘粹刚,就读黄埔军校的陆军专业,是中央航校二期生。有一次他从城站(杭州站)上车时,发现了一个娇美的身影,就利用学过的跟踪术,悄悄跟随那位美女,见她在临平火车站下车,便尾随其后,走进一所学校。他向学校的同学打听得知那位女子是该校的许校长。 “许校长”名许希麟,出身杭州的书香门第,家境良好。她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之后致力于乡村教育,二十岁不到,就做了临平一所小学的校长。 刘粹刚在实地侦察之后,做了一个浪漫的举动。有一天,他借着驾教练机的机会,从笕桥飞到了临平上空,很精准地在空中找到了这所小学,然后驾机在操场上空盘旋。这多少有点“显摆”的意思,却一下子吓坏了老师和同学,老师护着同学们纷纷往教室里跑…… 接着,刘粹刚就开始给许希麟写情书,并为那天驾机的行为而道歉。许校长收到情书后内心一定是怦怦乱跳的。但她很淑女也很职业,偶见情书中有几个错别字,就将之圈出来并订正,然后再寄回去。 就这样,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一来二去,在东北汉子刘粹刚那里,燃起了希望。他想能给自己改错字,说明没有完全拒绝,于是继续发动猛烈的进攻。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许希麟后来回忆,他们的第一次约会是在城站火车站,那一天刘粹刚等许希麟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然后就是要过女方家长关。在当时,飞行员无疑个个都是男神。但做父母的也都知道这个职业随时都要为国殉职。但是当爱情来了的时候,谁又能阻挡得了呢? 那一年刘粹刚24岁。当时部队有一条规定,空军飞行员必须年满28岁才能结婚。高志航是过来人,当知道刘粹刚要在聚丰园办婚礼时,他在婚礼当天故意离开了杭州,就当是“长官”不知道,算“长官”失察吧。 就这样,在火车上邂逅,用飞机谈情说爱,最后修成正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