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下正在各院线放映的新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从电影的艺术角度,再次凝望了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这部以青春与女性视角书写的二战史,其原著小说以及1972年版本的电影早早被历史的荣誉簿刻录在册。新版导演雷纳特·达夫列齐亚洛夫说自己“被潮水般的舆论批判过”,但推动他走下去的动力就在于“为了不可忘却的纪念”。好比原著作者瓦西里耶夫以自己的经历生发创作,来为同学们还债:自己安然无恙回来了,而同学们那些青春的面孔已逝。新版导演也有要说的话:那些因战争一夜之间被迫成熟的少女群像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更像是青春残酷物语的历史铭牌。 回眸中创作的艺术,是后世谨记的箴言 既然那么多灿若星河的名字曾在时间长河里镌刻经典,我们当下的创作者又为何要将目光重新聚焦往昔?荣广润说,文艺既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又是一个不断自我挖掘、修复、更新的过程。在对历史的回眸中展开的创作,其本质上是后世所谨记的历史箴言。 以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创作为例,音乐剧不仅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历经苦难、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的经历,描摹那时发生在上海虹口的一段往事,更对时下的观众具有特别启迪——如同现场那座灵感来自当年的栈桥,它不仅是船只连接陆地的通道,更是犹太人逃脱纳粹死亡阴影的第一步,是踏上被接纳的新家园的第一步。当演出现场响起《此刻的阳光》这段主旋律时,唤起的是上海观众对历史与生命的尊重。 这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文艺创作仍需不断回眸。历史值得人们反复品啜,值得艺术长久雕琢,因为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其产生的光明能驱散黑暗,美善会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和希望。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