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春最早与广东天地会发生联系,学界公认缘于当地鸦片贩运引起的一次土客冲突。咸丰三年六月(1853年7月),广东嘉应州公所董事、天地会成员李绍熙(又名少卿)⑩由上海贩运一批鸦片烟至苏州,途经青浦黄渡镇,为当地监生金仁保率众劫夺。李绍熙往见周立春,求还所掠,周遂命金仁保等人将鸦片烟土悉数归还。关于这点,多种史料都有相类似的记载,其中成文最早、叙事最详的诸成琮《桑梓闻见录》对这件事的结果仅谓“广人素闻烈春名,至是益信其为众所折服。其魁王国初、李少卿遂深相结,推以为主”,(11)并未语及周立春结交刘丽川、归附天地会等。 前揭著述论周立春加入天地会,常引材料主要来自地方志。如民国《黄渡续志》中有“李深德之,导立春赴沪,与刘丽川相接纳”等语。(12)又光绪十年刊刻的《松江府续志》记:“是年(1853)七月,广匪李某贩烟土至吴淞被抢,愬于周,周令还货。李说周结连刘逆,亦附名添弟会。于是宝山孟培等四五百人推周为首,嘉定之陷,潘贼助焉。”(13)其实,若细致梳理,可发现类似“附名添弟会”的记载还出现在更早的地方文献中。光绪五年《青浦县志》载: 时兵备道吴健彰招广勇,私号双刀会党。知县袁祖悳召闽勇,私号鸟党。邑绅招乡勇,私号百龙党。各为保护。七月李匪贩土至吴淞被抢,往愬于周,周令还货。李说周往沪,结连刘逆,附名添弟会,遂入党。又潘某号小镜子,招集匪徒,为百龙党魁,与宝山匪孟涪等四五百人,推周为首,约期举事。(14) 同治十一年《上海县志》载: 巡道吴健彰招广东乡勇,署县袁祖悳以兴化会馆董事李仙云招福建乡勇,各为保护。又有无赖潘某[号小镜子,江宁籍]坐事系狱,或言于令,谓盍释潘,俾练勇自赎。潘遂结连刘逆及陈阿林、陈阿六、林阿福、李咸池、李绍熙、李爽轩,聚群不逞之徒,附名添弟会,溷杂城厢。初三日,青浦乱民周立春等攻陷嘉定。(15) 对比上面几段引文,不难看出地方志类型的文献记事多有因袭和舛讹。年代最早的《上海县志》记“附名添弟会”为“潘某”,即潘起亮,而径直呼周立春为“青浦乱民”,与小刀会并不相干。晚出的《青浦县志》则以周立春为附天地会者,并加上了潘起亮等“推周为首,约期举事”的情节。更晚的《松江府续志》相关文字几乎全袭自《青浦县志》。同一事情,记载混淆竟至于此,其难以凭信可知矣。旧方志的问题除了文字因袭、史源不明外,编纂者固有的乡邦本位最易产生流弊,此种影响,只要看《上海县志》和《青浦县志》中记“附名添弟会”一节时的潘、周易位,就能明晰。不止于此,光绪七年刻行的《嘉定县志》甚至谓“塘湾地保周烈春乘衅聚众,上海游匪王国初、刘丽川等附之”云云。(16)这一区分主力与偏师的解说,同样有将本地方意义放大的嫌疑,故不值得信任。 论者又多谓周立春与上海小刀会联络,约期举事,上海方面遂“派李绍熙和宁波人王国初等前往黄渡,共商大计,先从嘉定揭开义旗,夺取县城,再在上海起事,扩大战果”;(17)“利用了农民群众与封建官府的矛盾日益激化的有利条件,指示周立春先攻占嘉定县城,然后小刀会在上海县城举行武装起义”。(18)为证明各地先后起事是出于“一盘棋”,民国《法华乡志》中的一段话屡被引用: 邻邑青浦之乡有巨憝焉,曰周立春者,抗粮拒捕,多年未获,煽惑乡愚,自虞力薄,时时遣人来沪,招诱诸盗,相约起事。潜通金陵发逆,密期八月十六日,由上海发端。(19) 查这段话的来源,实出自袁祖志的《随园琐记》: 祸在青浦之乡有巨憝焉,曰周立春者,抗粮拒捕,多年未获,煽惑乡愚,自虞力绌,时时遣人来沪,招诱诸盗,相约起事。潜通金陵发逆,密期八月十六日,由上海发端。(20) 《随园琐记》刊印于光绪五年,作者袁祖志,字翔甫,浙江钱塘人,为小刀会起义时清上海县令袁祖悳之弟。袁祖悳为上海小刀会所杀。袁祖志对青浦、嘉定事非出于亲见,所记晚出,并不可信。类似的记载如《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亦有“时青浦乡间,亦多结党横行,以周立村(春)为魁,实与小刀会呼吸相通,阴为声势,约期举事”云云。(21)这类事后记述很容易将先后发生的嘉定、上海两地起事联系起来,认为是事前约定的结果。然而,档案材料中至少有两个直接的反证。一是《忆昭楼洪杨奏稿》收录的清朝官方接到的一份有关“上海嘉定情形”的探报,所记事情在嘉定起义之前,其中云: 此间马宅有轿夫阿毛,初间差往沪、川公干,兹于初七回来。据禀,初五情形,系闽、粤人勾结乡勇滋事。小刀会匪首者姓李,曾纠合过周立春,约同举事,周正言回绝。(22) 二是“松江府禀”,这份文件形成于八月十五日前,亦称: 现在嘉定、上海匪结滋事,民间传言,皆有周立春在内。卑署府细加察访,知上邑闽、广匪首原与周立春交往,是日滋事之时,曾约周立春同往,周立春许而未去。大抵闽广匪欲借周立春为援系,周立春亦恃匪徒为声势,居心诚不可问,而是日并未同往滋事,则其天良尚未尽没。(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