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1900年:李鸿章主持广东打黑(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经营报 雪珥 参加讨论

    严打
    在大抓赌博这个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李鸿章开始重拳打黑。
    李鸿章的打黑行动,也与前任们手法相似,整顿团练、保甲,派兵清乡。而比前任们更进一步的是,他设立了专门的打黑机构——缉捕总局,并在各地开设派出机构,以便就地审判,并分兵五路进行大规模清乡。而且,经中央批准,他于3月14日得到了“暂复‘就地正法’旧章”,以遏制“广东盗匪日炽”的特殊政策。这意味着,本来要报经中央的死刑审判权,完全下放给地方,下放到打黑第一线——李鸿章的刀因此磨得飞快。
    “就地正法”,是大清国刑法中具有相当威慑力的一种刑罚。在《大清律例》明文规定的少数“就地正法”情形中,广东是有这个权力的:“粤东内河盗劫,除寻常行劫仅止一二次、伙众不及四十人、并无拜会及别项重情,仍照例具题外,如行劫伙众四十人以上、或不及四十人,而有拜会结盟、拒伤事主、夺犯伤差、假冒职官,或行劫三次以上、或脱逃二三年后,訧获各犯应斩决者,(土恒)加枭示,恭请王命先行正法。”
    “恭请王命”,就是所谓的“王命旗牌”,一种代表着中央特别授权的令牌,督抚们向“王命旗牌”行礼,就算是得到了中央的同意,可以就地杀人。
    但是,根据《大清律例》,广东的“就地正法”权,被严格限制在“内河盗劫”,而且有详细的条件限制。其实,死刑的审核权主要还是掌握在中央,并主要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每年,所有被判处死刑的人犯,都要由皇帝本人亲自核准,皇帝用红笔打勾了的,才可以处决,这叫做“勾决”。这并非因为皇帝对法律的执行有着兴趣偏好,而是因为死刑的核准权不仅是皇权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央权威的重要标志,国家重器,不可轻易下放。
    但在动乱年代,为了发挥专政机器的震慑作用,从重从快处决人犯,这种死刑审核权会被下放给地方官员和军队将领。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就地正法”权被广泛运用,乃至滥用,战后,中央和地方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地方大员们,多数都希望继续保留自己手中的“就地正法”权,并列举了种种特殊原因。几经反复,中央最后还是宣布收回。1882年刑部草拟的法案规定:“除甘肃省现有军务,广西为昔年肇乱之区,且剿办越南土匪,以及各省实系土匪、马贼、会匪、游勇,案情重大,并形同叛逆之犯,均暂准就地正法,仍随时具奏备录招供咨部核查外,其余寻常盗案,现已解勘具题者,仍令照例解勘,未经奏明解勘者,统予限一年,一律归复旧制办理。”
    1885年,张之洞在广东,为了打黑,请求中央批准授予“就地正法”权。他的理由是广东黑道猖獗,“土匪、会匪、游勇、盐枭、斗匪、洋盗七种合而为一”,不从重、从快进行打击,难以奏效。中央核准了张之洞的要求,但到了1898年就下令收回。
    如今,李鸿章到任,为了震慑黑道,他再度祭起了“就地正法”的旧招,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拿到了杀人权的李鸿章,究竟为这一次重拳打黑出动了多少兵力,难以统计。但仅在新会、顺德及香山交界一带,负责清乡的连州代理知州李家焯,手下的兵力就有1200名,并有12艘巡船配合(《申报》1901年1月16日),而此时(1900年年底),早已过了李鸿章打黑的高潮,其打黑高潮时的兵力之大,亦可见一斑。
    而在这次打黑中,李鸿章究竟“就地正法”了多少人,更是缺乏确切的数字。澳门《知新报》曾报道:“半年以来各属拿获正法不下数百余名”,但报道出笼时(1900年3月1日),李鸿章的打黑才刚刚开始,“就地正法”的权力还没到手,显然,“数百余名”这个数字是偏小的。至于瓦德西的日记里说的五六万人,似乎又大得比较离谱。具体的数字,在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大清国,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了。
    可以肯定的,一是李鸿章的确大开杀戒,即使没有起到震慑黑道、树立法制权威的目的,也绝对达到了树立李鸿章本人权威的目的。在庚子年由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激起的动荡局势中,广东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为之后全国的复苏打下了基础。二是即使李鸿章大开杀戒,其效果依然有限,广东的黑道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李鸿章的后任们依然必须面对这个棘手问题。甚至到了民国,曾经将黑道作为依靠力量、乃至主要依靠力量的新政权,也不得不在当权后调转枪口,大力镇压黑道,“就地正法”,搞得广东到处血雨腥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