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您穿越回清代,幸而成为一名学子,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殿试,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鱼跃龙门、金榜题名。就算没有跻身前列点为翰林,也是名列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多半外放知县,加上省籍回避和冲繁疲难的考量,您多数会被外放到一无所知、无亲无故的某省某县。 在那穷乡僻壤里,有人脉盘根错节、个个堪称地头蛇的书吏和衙役,还有从未经手不知如何应付的钱粮、诉讼、仪礼、治安等大小政事,区区一人,该如何应付? 这个时候,您需要临时工,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整套临时工班子,带去那遥远的某省某县,随你一同开始官宦生涯。 雇佣一些临时工带到县府,替自己监视胥吏、办理杂务,成了每一位县太爷的不二选择。 秦汉以来,帝王与中央政府之间形成了“宫中府中”的二元政治体系,几千年浸淫下来,最基层的县级政权也未能免俗。六房书吏、四班衙役就是县衙的六部尚书、五军都督。有了外廷,县太爷本人自然也需要一班“宫中”人马差使伺候。 朝廷的“宫中人”由内务府度支,不用户部花钱,在县里,这种人就需要县太爷自己掏腰包雇佣,通常称之为“长随”。 有清一代,县衙的书吏、衙役都在本地任用甚至世袭,不但收入微薄且无晋升管道,固有的宗族、婚姻关系加上地方上人情往来,借助公务徇私舞弊、贪污索贿在所难免,糊弄不谙实务的上级官员更是天经地义。 身为士子出身的知县大人,如果仅仅依靠他们办事,必然陷入五迷三道、不知所以的境况,一旦东窗事发难免波及自身,轻则丢官去职,重则下狱掉脑袋。 于是,雇佣一些临时工带到县府,替自己监视胥吏、办理杂务,确保大小事务不生差错,成了每一位县太爷的不二选择。 “长随”原是明代从六品的宦官职务,在清代含义有变,但职能上仍有相似之处。 虽然受雇于人,但长随并不是县太爷家中的奴婢,只是在官场中临时雇佣的仆人,所谓“长随非在官之人,而所司皆在官之事”。在县衙之中甚至一县之内,到处都有需要长随的地方。 “门丁”是长随中最重要的一种。看官可能觉得,不就是一看大门的,用衙役即可,何必自己掏钱雇人? 如果这样想便大错特错了,门丁不是看门大爷,而是直接对县太爷负责的前台和督查,凡县衙人员出入、公文往来,都要经过他来办理。百姓前来求见,需要他查问通报;士绅前来拜访,也要他执帖传话。 收取公文的是他,把县太爷的批示发给书吏、衙役并监督执行的也是他。门丁不是自己人,县太爷连往来公文都把握不了,还怎么抚民治事?有些知县上任时,把自己家中多年的仆人带来做门丁,图的就是一个放心。 除此之外,县太爷还得带上随身小秘书“签押”,为您掌管公文签批收转、登记往来文件、核验内容正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