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文献展上的百年中外交往史(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黄春宇 参加讨论

    相比古籍文献,学界对于近现代文献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我看来,近代文献具有珍稀性、唯一性的特点,只是大家没有注意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一直对近代文献感兴趣,他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成员,每年在全国各地给古籍班授课时,都会强调近代文献的重要性。他认为以往对近代文献关注得太少了:“我买书的时候已经买不到古代文献了,只能在地摊上买一些近代文献。”他称自己比较不顾及大学教授的身份,以前总是跑去文庙甚至更加混杂的集市去“淘宝”。“像书信这些东西,就是唯一性,因为没有出版。”他同时谈到了自己发现的中国人写的洋文日记:“在那些对于西方文明也很在行的中国人身上,真正体现出了中国文化。”
    文献的散失现象一直遭到学界的诟病,对其完整性的破坏对于历史研究是一种遗憾。学者沈迦以现场的土山湾画稿为话题,反思了文献的散失现象,引起了在场学者的共鸣。据他回忆,五六年前,曾经有人想把徐汇公学的一批文献档案卖给他,其中有章太炎的对联、马相伯的条幅等,他说自己不敢要,害怕这是偷出来的赃物。后来,他在网上、地摊上又看到大量来源相同的文献,而章太炎的对联几经转手被他的同乡买到。“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可悲的,因为是在6年前,而非60年前,一些珍贵的文物被当成了废品卖。”他说,原本是有一批完整的文献,如果不是严重散失,现在的学者也不会因为仅仅看到几张土山湾的画稿就兴奋不已。他同时指出大陆学界偏爱中文文献,对于西文文献的重视不够:“如果能把西文部分释读出来,将对近代史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甚至会改变我们的史观。”他认可周振鹤的提议,把展览的名称“崛起之路”改为“崛起之前”——“那些外国人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怎么看待中国,与我们近代史所谓的自我崛起的道路是不一样的。”
    记者 黄春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