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在上海,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李婷 参加讨论

    1921年4月,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等选拔,十几名学员登上开往海参崴的货轮,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他选送的学员随后分两批陆续前往。赴俄留学的特殊经历成为这些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开始。他们当中有日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刘少奇、任弼时,有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领袖俞秀松、李启汉、汪寿华,有政治活动家罗亦农、王一飞、任作民等,还有默默为党的事业奉献心血甚至献出生命的革命者。而他们革命道路共同的起点就是上海霞飞路上的那所外国语学社。
    第一家出版机构:新书藏在柴火堆下
    上海延安中路绿地,一排有着8个石库门门套的建筑,在绿荫的依傍下显得古朴静谧而又蕴含丰厚。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也是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妇女干部学校“平民女校”和第一家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建党之初,我党就十分重视宣传出版工作。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里便指出:“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为此,中央局于1921年9月1日在上海创建人民出版社,由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的李达担任负责人,刘仁静从旁协助。这一天,《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五号刊载了人民出版社通告,表述了出版宗旨:“近年来新主义新学说盛行,研究的人渐渐多了,本社同人为供给此项要求起见,特刊行各种重要书籍,以资同志诸君之研究。”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正式宣告成立。
    人民出版社的办公场所就设在李达家中,即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红砖黛瓦的石库门房屋,天然石料制成的门框中镶嵌着黑漆大木门。推门而入是一小天井,再往里是客厅,二楼的前楼为李达的书房兼卧室,后面的亭子间权当编辑部。尽管条件简陋,但由于被一片石库门建筑包围着,前后左右住家的房屋外观大致相仿,这倒为地下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即使是被密探盯梢,在弄堂里三晃两晃也很容易甩掉“尾巴”。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利用石库门房子前门连着后门的特点,亦可迅速撤离。
    出版社的工作在隐秘中进行着,工作人员除了李达,只请了一个帮工协助包装邮寄等杂务。分发到外埠去的书刊都是通过轮船上的水手及杂务工秘密带出去的。那些未来得及发出去的新书,李达则将它们藏在自家厨房的柴火堆下,以防搜查;倘若不慎被敌人发现,也便于及时烧毁。
    翻开当年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物,细心的人会发现其版权页上标明的社址是“广州昌兴新街二十六号”。人民出版社明明就在上海,为何要“虚晃一枪”,把社址写作广州呢?之所以这样做,还是为了避免公共租界当局及北洋政府的检查与破坏。当时的广州是孙中山领导下的南方革命力量的大本营,如此一来,即便敌人发现人民出版社印行的进步书籍,也无法以“宣传过激主义”的罪名进行查禁。至于“广州昌兴新街二十六号”这个地址,并非杜撰出来,它实际是新青年社迁至广州后的第一个落脚点。新青年社的前身是《新青年》杂志编辑部。1921年底,新青年社从上海迁址广州,落户昌兴新街二十六号。李达曾是《新青年》的编辑,因此他在考虑如何标明人民出版社的地址问题时,自然想到了新青年社的广州新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