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什么是理想的新经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邓秉元 参加讨论

    
    经学死亡了吗?这种观点今天已不必作答,因为“道之不绝在人”。凡有儒学义理处,便有经学。大道所在,便是中国。
    对于回到经学的声音,似乎也应该作一反思。有人说,经学是祖先留下的遗产,代表着华夏传统的价值体系,所以必须回到经学。事实上也不尽然。因为再美好的价值,假如不是建基于对世界的颠扑不破的把握,便也都无异于空中楼阁。经学之所以能长久地塑造我们民族的精神,首先便是因为它一直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把握宇宙的实相。研究经学要警惕那种诉诸盲目情感,而缺少对真理切实体认的国粹式经学,尽管不同的情感表达也各有其自由。
    同样,回到经学也不能只是因其有用。百年以来,国人对于学术,大多本着“拿来主义”心态,不仅未能虚心以求,且美其名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章太炎曾说,中国传统学术其失在于汗漫。20世纪许多西学研究,特别是那些意识形态先行的学问,却仍然只是汗漫。即便是人人欣赏的所谓科学,也因缺少真正的科学精神,而变成了科学主义。由此可见,所谓汗漫乃是一种思维方式,绝非经学的专利。有了这种心态,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难以自立,《中庸》所谓“不诚无物”,信然。
    所以,真正的经学绝非时下许多人宣称的,仅仅是可供驱遣的传统资源。经学是对经典视域的如实呈现,本身就是理解宇宙时空不可或缺的一个精神维度。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经学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人类几个自足的知识体系,都是宇宙实相的显现,虽然面貌迥异,但诚如《华严经》所谓“因陀罗网”,虽彼此不同,却相互圆融无碍。不同知识体系的交摄互徧,体现的是真理视域的“大同”。
    在人类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可以与经学并立的主要有三支。其一是以佛学为代表的印度文化系统,婆罗门教、佛教的诸种形态及今之印度教等可摄于其中;其一是以神学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化系统,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诸种形态可摄于其中;其一是以哲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系统,近代科学与西方学术皆可摄于其中。而以经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系统,则把诸子百家、道教的诸种形态及东亚儒学等皆摄于其中。事实上,在经学的第二期发展中,佛学的知识体系已经完整地进入中国,就像随着基督教在西方的传播,两希文化也已经融为一体一样。随着晚明耶稣会士来华,所谓中西文化已经是四大知识体系的觌面相对。有些人把民族平等的口号简单移植到对文化系统的观察上,只是以地理范围来限定中国文化,于是经学被局限为汉民族一种偶然的思维形态。这种观点其实是不足置辩的。
    因此,回到经学首先便是出于真理的需要,一个圆融大同的真理系统,不能缺少经学。在人类文明的一体化进程中,经学不仅应当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完全可以以经学为基本形态融摄众说。这样,回到经学也不止是国人的需要,而应是人类建构其自我意识的需要,是人类理解自身历史的需要。缺少了经学的历史,特别是经学的内史,人类的自我意识便是不完整的。在这个意义上,内在地理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的精神历程,如同理解其他文化一样,便同时也是世界精神的自我反思。相比之下,黑格尔的世界精神不过是精神的单维形态。在这里,一切形式的地区中心主义都将被破除,人类达到其理想的世界性的生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