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什么是理想的新经学(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邓秉元 参加讨论

    
    那么,理想的新经学将是怎样一种形态呢?
    新经学首先应该是真正的经学。经学应该摆脱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诸子借经学以文饰己说的汗漫形态,回到孔孟时代,原初儒学那种清明的理性精神之中。无论是否“阿世”,汗漫的学术都一定是“曲学”。因此,可以有经学对诸子、佛学、西学的融摄,但不能有诸子、佛学、西学立场的经学。在以往,出于对经学纯粹性的捍卫,形成了道统观念,这一观念在20世纪尽管遭到有意无意的曲解,但其内在合理性不容抹杀。在人人依傍六经的时代,道统观念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经学的自我澄明。
    新经学应该是明体达用的经学。所谓明体达用,最初即表现于内圣外王的基本架构之中。先是孔门德行、文学、政事、言语四科,其次是后世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最后是清儒所谓义理、考据、经济、辞章。从文化系统的角度来说,如同一株大树有其根干枝华,四者分别对应,都与这一基本架构相符。中国文化本就是以生命为中心的。清儒以考据、义理分别汉宋经学,虽然大体符合两系经学的侧重倾向,却没有意识到,每个时代都各有其本末体用之学。体用在清学那里本来就是分裂的。从这个角度来说,20世纪所争论不休的两个观念,无论主张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之说,都是对文化的一种粗暴的、机械式的理解,没有意识到本末体用本来是一种有机的关联,不可以随意嫁接。也正是因此,新经学不仅应该具有引领及反思时代精神的新义理之学,也应该形成以新义理为基础的,新的考据、辞章与经济之学。借用时下流行的西学术语来说,新经学便是要重建以经义为基础的新哲学、新史学、新文艺学与新社会科学。
    新经学应该是继往开来、新新不已的经学。今天,尽管许多接续传统的努力值得尊重,甚至也是初学者的必由之路,但经学不应该止步于以往的学术形态,满足于做一种有经学立场的学术史研究。也不应该简单地用旧经学之中已经不合时宜的形态来画地为牢。新经学应该回到仁智一体的德性视域之中,重建与当代的精神联系。
    新经学应该是对不同知识体系开放的经学。经学将开展与世界不同知识体系的积极对话,经学融摄不同知识体系的过程,便是世界精神实现其自身的过程。鉴于佛学传入以后,经学第二期发展的事实,在未来的经学实践中,除了深化经学与佛学知识体系的对话之外,如何消化已经融合了两大知识体系的西学,将是新经学最重要的使命。
    尤其关键的,新经学应该是回归经典的经学。假如以上述期许为尺度,那么由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诸先生所代表的,主张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强调返本开新的现代新儒学,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新经学,特别是其中的新义理之学。以哲学自期的新儒学,在经学中的角色与系统神学在神学中的地位相近。不过,新儒学此前虽然拓展了经学的义理维度,恢复了内圣外王的基本架构,尚远未臻于圆融。客观的原因固然是由于中西学术的广大深邃,难以一蹴而就;主观的因素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儒学义理尽管有本心作最后根据,但无数六经注我的例子已经表明,经学需要一个可以持循的基本尺度,来规范古往今来大量的过度诠释。这个尺度便是回到那些虽然具有历史性维度,但是却在义理上贯通如一的经典之中。六经是古人之迹,但同时也是圣人之迹。圣人之心与圣人之迹,应该是不即不离的关系。换言之,经典是经学的理想在上古至春秋时代那个具体时空中的体现。通过疏释,可以使经典之中那些历史性的大义被还原,逐渐显发其超越时空的微言。这种微言在当下时空的具象化,则是这个时代理想的新经学。对原典的贯通性理解,是新儒学乃至整个新经学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我注六经”根本有别。因为只有能够“六经注我”,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我注六经”,反之亦然。二者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一种解释学循环。
    其二,为了在源头上贞定中国文化,早期新儒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新义理的探索上,因之顺应20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现状,接纳民主政治作为外王之学。但是缺少从经学大义上的充分疏通与审视,所谓西用还没有内化到经学义理这一本体之中。以至于被后起者单纯贬低为心性之学,而另有所谓“政治儒学”之论。事实上,缺少新义理支撑的“政治儒学”,很容易流于信仰式的原教旨主义。只有重新回到经典,才能在根本上疏通新的经济之学,这是新经学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