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后,开启了京都立庙祭祀黄帝等帝王的先河。将三皇五帝共置一庙。唐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唐玄宗敕示:“三皇五帝,创物垂范,永言龟镜,宜有钦崇。”(《文献通考·宗庙十三》)宋尊黄帝为圣祖,于京都开封城内端礼街兴建景灵宫以奉之,后诏示:“诸州有黄帝庙,并加崇葺。”至宋徽宗又于京城筑九成宫,并作宝成宫,中置神灵殿,以祠黄帝。南宋于临安(今杭州)仿旧规而建景灵宫,初建三殿,圣祖(黄帝)居前殿,其他诸帝居中殿和后殿。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接受炎黄二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命郡县建三皇庙,通祀三皇,并在大都(今北京)城内仿建三皇庙,供奉伏羲、神农和黄帝。 明代,对传统诸礼多有改制。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以郡县通祀三皇为渎而罢祀。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于京师建历代帝王庙致三皇五帝祭。至明成祖迁都北京,于都城西建历代帝王庙,岁以春秋致祭。清人入主北京,悉遵旧制,历代帝王庙相沿于明,位于都城西阜城门内。康熙年间,于文华殿东建传心殿,奉祀伏羲、神农、黄帝如旧。 这里顺便提及,在各种文献中,均未有哪一个朝廷、哪一个皇帝或遣使到河南新郑去祭拜黄帝庙。 从以上简述可以看出,黄帝庙祭由来已久,相沿不断。成为历朝历代与戎同等的一件国家大事。 与庙祭一样,黄帝陵的陵祭也是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先秦可能因人死葬不树不封,故未有陵祭这方面的记载。秦汉以后,开始了陵祭。《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封禅书》又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汉武帝开黄帝陵祭之先河。 据文献记载,黄帝所葬之桥山在汉上郡阳周县境,大致在今陕西榆林东南。从张守节《史记正义》注看出,“黄帝陵”之名是由唐李泰《括地志》首次提出。至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鄜州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列于祀典。从之。”坊州(后改称中部县),即今陕西黄陵县。至宋代,宋初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祖诏示:“先代帝王陵寝宜令所属州府,遣近户守视,其冢墓有堕毁者亦加修葺。”后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又下诏,黄帝等十六帝“各给守陵五户,蠲其他役。长史春秋奉祀。”坊州黄帝庙原立于坊州城西,后移至于城东今址。自宋至清,黄帝陵庙经过多次整修,大体沿袭旧制。至清末,陵庙保存完整,古柏参天,碑石林立,香火不断。至1934年,改中部县为黄陵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