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 借近代化研究认识当下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早年主要从事太平天国研究,改革开放后您选择在近代化视域下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问题,成果丰厚。您为何如此重视近代化问题研究,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天学界应如何深化这一研究课题呢? 苑书义:我之后的研究重点从李鸿章转向了中国近代化问题。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研究李鸿章必然要研究近代化,因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二是站在现代的高度,回溯历史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现在要搞的现代化是早期现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而早期现代化就是近代化,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想认识今天的现代化,推动今天的现代化,就有必要了解早期的现代化,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只有深刻地反思历史,才能透彻地了解现实。 我对中国近代化的研究,是从广泛研究国内外著作起步的,在吸取前人的积极成果,借鉴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可谓是初战告捷。1990年前后,我在《近代史研究》相继发表了四篇有关近代化问题的论文,并且向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一些文章,这些就是我对近代化研究的基本成果,都收录进我的《明月斋史学文选》。 这些年来,我在中国近代化方面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近代化的主角和内涵。二是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的关系。三是与英法等国近代化进程的比较。四是西学与近代化的关系。此外,我还研究了一些历史人物的近代化思想,如张之洞、张謇以及孙中山等,并主编了一部《中国近代化大辞典》,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艰难的转轨历程:近代华北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这两项研究成果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经过全国众多学者的艰辛探索,有关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继续推进这项研究,应着力充实完善近代化理论架构,对比研究中西近代化历程异同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当然,这只是管窥之见,意在抛砖引玉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