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在《对华北方面共产党势力的观察》中指出:“共产党军队极为巧妙而又坚决地采用机动的游击战法,为我治安最大之癌。”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课高级参谋寒川吉溢大佐回忆说,在1944年秋,日本所侵占华北的400多个县中,139个县已经为中共收复,295个县只有县城和几个村庄仍为日本所控制,其余广大农村地区已经为中共所控制,只有7个县才几乎完全为日本控制。 1944年6月8日,汪伪官员江亢虎在《反共方案》的文章中哀叹:“事棘矣!寇深矣!八路军已弥漫华北,新四军已遍布江淮,京沪一带,均受威胁。”1945年3月25日,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陈公博也惊恐地对属下人员说:“现在共产党非常猖獗,新四军到处扰乱。”中共抗日力量积极作战,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事实,从日伪官员的惊恐描述中可见一斑。而这些绝不是“游而不击”、“坐大”所能够产生的。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两说并不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报》:过去我们一直说“八年抗战”,现在我们一般称为“十四年抗战”。您如何分析这两种不同的表述? 李东朗:这主要涉及和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表述。普遍认为,作为中国人民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即战争史、专史或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应该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一直在进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也一直持续不断。此即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论”。而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中国通史上的一个阶段的抗日战争史,即抗日战争时期,应以七七事变为起点。因为七七事变以前的对日抗战还不是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国内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战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此即人们通常说的“八年抗战”。两说并不矛盾,而主要是从什么角度去考察中国抗日战争。 二是关于“抗日战争”概念的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国家行为,必须由唯一能代表国家的政府主持领导,以国家的武装力量为战斗主力,这是一切国与国之间战争的本质属性。用之去考察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年前的许多“抗战”不具有上述属性,因此就不属于中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持此观点者因此认为中国抗战从1937年7月起,到1945年8月止,是“八年抗战”。 但是,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认识:6年局部抗战和8年全民族抗战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的认识? 李东朗:症结在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殊性。众所周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实行“不抵抗主义”,其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直至七七事变后才决策抗日。而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多次由民众也包括国民党正规军反对日本侵略的抗战,如东北义勇军的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热河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热河抗日救国军抗战、绥远抗战等。也就是说,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面抗战”的过程。这种不同于世界现代历史上国家之间战争的特殊性,引发了对中国抗日战争认识的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