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中国精神:听听小平怎么说!(1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宋泽滨 齐爱兰 参加讨论

    五、开拓创新精神:“鼓励大家动脑筋,有开拓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提倡鼓励创新,用创新精神来支撑现代化事业。邓小平曾经使用过“创造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说:“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都来做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98]邓小平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题词:“勇于创新,多作贡献”。[99]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100]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
    (一)开拓创新之“魂”:讲新话、走新路、创新制
    邓小平的开拓创新精神之魂,体现在“新”字上,即讲新话、走新路、创新制。理论是指导,讲新话是前提,这就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实现的。其次要走新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是创新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是要讲新话。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要回答这些新问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首先必须“讲新话”。1979年3月27日邓小平同胡耀邦等谈话时说:“搞四个现代化,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要使群众做好准备。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理论界去研究,去回答”。[101]1980年8月22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各小组召集人汇报会上说:“现在正在准备搞一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是把建国后三十年的历史清理一下。力求在十二大前的中央全会上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问题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作一个结束。十二大就讲新话,讲向前看的话。”[102]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讲了一系列的新话,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轮廓,这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概括的: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这新理论的指引下,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二是要走新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地位作用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条“新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103]这条“新路”不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其核心是“搞建设”。这是一条“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104]这条“新道路”的内涵是“改革开放”,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第一,“我们不能再走老路”。[105]这个老路,就是邓小平说的回头路。他说:“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对外开放政策只会变得更加开放。路子不会越走越窄,只会越走越宽。路子走窄的苦头,我们是吃得太多了。如果我们走回头路,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106]要走“宽路”不能走“窄路”,否则就要吃苦头;更不能走“回头路”,那样我们就要回到落后贫困状态。走“回头路”人民也不答应,谁走“回头路”谁就会垮台。第二,决不能走“邪路”。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07]“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08]邪路是脱离正确方向的路,走“邪路”,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第三,要开拓新路。1991年2月6日邓小平视察上海说:“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109]只有开拓新路,才能走向广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三是要创新制。无论是说新话还是走新路,都必须有制度作保障。邓小平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要完善这个制度。他指出:“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110]“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找新办法、制定新制度,使整个国家的各种体制越来越完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111]制定新制度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在创新制方面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首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要长期坚持这个制度的要求:“要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他还联系香港回归后的治理问题说:“试想,中国要是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会是怎样?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也会吹的。”[112]邓小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立了不少章程,他在南方谈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113]正是在这些制度的保障下,我们既坚持了全面改革开放不松劲,又保证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