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以陈序经为个案的历史释读》一书以文化学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论著,引用许多未刊史料,观点新颖,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语言洗炼,是陈序经研究中较成熟的著作之一。 被遗忘的陈序经 陈序经1903年9月出生于广东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县),一生执教过多所著名大学,曾担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等职。他思想广阔,知识渊博,论著涉及众多学术领域,为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陈序经相关研究起于台湾学者金耀基和殷海光,而后国外、大陆相继开展研究,田彤教授《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以陈序经为个案的历史释读》(中华书局2006年)、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两书中,就相关学术前史有较系统的论述。在两书的学术史检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见陈序经研究力量是相当薄弱,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说陈序经在学术界一度处于被遗忘的地位。田彤不畏艰难,完成目前学术界较全面的专著,实勇气可嘉也。 《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简介 该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交代了作者的研究缘起以及全书研究方法、全书框架,并对陈序经研究的相关状况作了详细梳理。 正文部分为六章。第一章讲中国近代文化学的产生。作者开篇给文化学下了简短的定义。“文化学就是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日益分化的条件下,吸收这些学科的概念和范畴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者运用“批判”一词,不是故作姿态,而是期望“通过寻绎陈序经所从事的各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内在逻辑,‘重建’陈序经的文化学体系,强调其学术价值,并将这一体系置于中国文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评析”。 第二章作者论述了陈序经的文化学体系及其话语解说系统的内在贫困。陈序经的文化学体系是建立在西方已有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作者认真梳理文化学从词名出现到发展的历程。在该章的写作中,一系列文化概念尤为引人注目。分别是文化圈围、文化成分(文化重心)、文化发展(文化层累)、一致与和谐,为了读者更好理解这些陌生概念之间的联系,田彤以框架图表加以解释描绘,其直观清晰不言自明。到此作者笔锋逆转,从外在内在两方面对比解构陈序经文化学体系。作者认为“从外在形式来看,由不同概念、范畴、原理与通则所构成的陈序经的文化学自成体系。但从其内在语境来看,这一话语解说系统自身已包含着不少矛盾之处”。接下来便一一分析其矛盾之处。 第三章作者采用思想史写作笔法,详尽分析贯穿陈序经文化学体系中的“中西文化观”、“历史观”、“社会观”,让读者能更加清楚认识到陈序经的文化学理论。陈序经文化学的核心是文化不可分,他也说过“文化本身上分不开”,“所谓文化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分析,不外是我们对于研究文化的便利起见的分析”,“文化本身没有这回事” ,“西洋文化是现代文化”,“现代任何一国,都是朝着这种文化”,它是“现代世界的文化”,因此陈序经中西文化观的主要内容就是全盘西化论说。陈序经也写过很多史学论著和论文,里面充斥着他的文化学观念。而在社会建设上,陈序经则“并非闭门造车的书呆子,而是社会实践家,善于把文化学运用于社会实践,又在社会实践中找寻、破译和总结文化发展的法则”。作者着重从他对西南社会研究和乡村建设运动的思考两方面给我们描绘出陈序经文化学与社会观的千丝万缕联系。 第四章作者截取“全盘西化论”与陈序经教育、学术观之间关系视角,从分析他们内在联系入手,不仅阐明陈序经全盘西化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指出实现全盘西化的主题及保障机制,还从历史背景分析入手,客观评价陈序经的全盘西化理论。带着这些,对陈序经的教育西化、学术西化主张理解起来便容易很多。 第五章着重探讨陈序经的文化心理结构。为了深入了解陈序经文化体系缺陷的深层根源,作者分别从文化创新与相关心态、独立品格、文化心理的集团动力等三个层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当然,陈序经文化学体系的贫困与他的实用心理、几种与全盘西化相连心态有密切联系,但并不妨碍陈序经人格独立和学术品格独立风范的形成,作者对此是毫不隐讳地褒扬。此外,作者还指出集团动力,集体意识与组织成员支持对陈序经全盘西化论说和陈序经文化心理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结语部分作者对全书主要内容和写作框架进行简短总结,并对文化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思考,提出自己建设性意见。作者认为“应该将文化哲学与文化学的研究综合起来,重新开启构建文化需体系的新篇章”。当然,要做到这点,需坚持两个原则即“放弃陈序经式的大文化观,恢复物质基础的独立地位,在此基础上,将文化合理分类”和“文化既是可分的,又是不可分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