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影响中日百年国运 深圳特区报: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觉醒?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张海鹏:从军事的角度看,没有统一的国防计划,没有统一的战略方针,没有建立现代的国防军,没有建立统一的军事统帅部,没有足够的战争储备,这场战争是不可能打赢的。 梁启超的这句话确实一语中的。近代中国的觉醒的确是从甲午失败开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看到了列强的虎视鹰瞵,看到了清廷的腐败无能,在平壤战败和黄海大战失利后,于1894年11月在夏威夷组织了兴中会,宣布要推翻清政府,“振兴中华”。康有为、梁启超在获悉《马关条约》即将签字,发起“公车上书”,推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发表《救亡亟论》文章,第一次发出“救亡”呐喊,从此“救亡”成为所有爱国者的中心口号。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最早呼喊。 甲午以后,中国革命和改革的气势就一天天进展,一发不可收。 深圳特区报:甲午战争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对其国运造成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胜利给日本实现其野心带来巨大的刺激。日本从一个不怎么被人看得起的亚洲国家变成亚洲巨人,变成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通过《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不仅牢牢地把琉球控制在自己手中,霸占台湾成为其第一块殖民地,还实际控制了朝鲜半岛,为1910年吞并朝鲜打下了基础。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军事工业基础以及教育基础,都是靠甲午战争中攫取的不义之财打下的。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之后的日本忘乎所以,最终走向彻底失败的结局。日本在1905年取得了对俄战争的胜利。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青岛,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不久占领济南和胶济铁路。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叫嚷“三个月灭亡中国”。不受约束的战争野心,导致了日本1945年的大失败。 深圳特区报:放宽历史的视界,甲午战争对东亚乃至世界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清政府事前没有料到的。日本在战争中完胜,也是欧美各国没有料到的。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 甲午战争后,中国历史上与周边亚洲国家建立的宗藩关系体系彻底瓦解,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体系。远东以及国际格局发生变化。远东地区(包括中国与朝鲜)从此成为欧美、日本等列强关注的焦点。此后,八国联军(其中日本出兵最多)对中国的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进攻并占领中国山东),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以及九国公约,李顿调查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太平洋战争,开罗会议,等等,都直接与远东、与中国相关。说甲午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