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耿云志:胡适文化观的再解读(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江淮文史》2014年第5期 耿云志 参加讨论

    三
    有些中国人杜撰出一种说法,说西方文化是物质的,中华文化是精神的。人就是贵有精神。所以中华文化才是最具有人性的文化,是更高等的文化。
    胡适很不客气地说:“凡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胡适又说:“精神文明必须建筑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提高人类物质上的享受,增加人类物质上的便利与安逸,这都是朝着解放人类的能力的方向走,使人们不至于把精力、心思全抛在仅仅生存之上,使他们可以有余力去满足他们的精神上的要求。”胡适批评中国的圣贤们往往过分片面地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要人们鄙视物质生活,提倡安贫乐道。而同时,却容忍贵族、官僚、富人们穷奢极欲。其说教带有明显的欺骗性质。胡适要求人们正视物质生活的基本重要性,努力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提高精神上的追求。
    有人说,物质文化要向西方学习,精神文化也要向西方学习,那岂不是全盘西化了吗?
    事实上,胡适确实背负“全盘西化”的罪名达半个世纪之久。我因为做胡适研究比较早,因此也是为他洗脱罪名比较早的人。早在1980年代前期,我就指出全盘西化只是反对折中论的提法,绝不是完全以西洋文化代替中华固有文化的意思。而且,胡适早已发现这个提法易使人误解,所以他曾郑重其事地公开声明,放弃全盘西化的提法。胡适的真正意思,是不赞成主观地为中西文化交流设置界限。以往所谓只可学其技术、工艺,或只可学其物质文化,或设置所谓中体西用的框架等,都是不必要的。胡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文化互相交流,千千万万的人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他们会慢慢明白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什么是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的。好的东西他们自然会吸收,不好的东西他们会舍弃。许多保守的人们总是担心,要不为中西文化交流设置界限,中华文化固有的许多宝贝,甚至中华文化的本根都会丧失掉。胡适理解保守主义者的苦心,他向他们指出:“各方面文化的激烈变动,终有一个大限度,就是终不能根本扫灭那固有文化的根本保守性。这就是古今以来无数老成持重的人们所恐怕要陨灭的‘中国本位’。这个本位就是在某种固有环境与历史之下所造成的生活习惯,简单说来,就是那无数无数的人民。那才是文化的本位,那个本位是没有毁灭危险的。物质生活无论如何骤变,思想学术无论如何改观,政治制度无论如何翻造,日本人还是日本人,中国人还是中国人。”胡适的这个见解非常重要。这一方面是一种极其深刻的文化见解,一方面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许多人自炫如何热爱本国文化,对本国文化如何自信,其实,不肯用真正开放的文化心态对待中西文化交流,害怕自由交流、互相碰撞的结果会导致中华文化的毁灭,这哪里还有自信心?
    所以,胡适主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要建筑在自觉反省的坚实基础之上。这个反省,第一,要承认文化是整个名族集体创造的,所以文化的本根在“那无数无数的人民”,这个本根不可能被毁灭。第二,要正视本民族文化的短处和西方文化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最聪明的做法。相反,讳疾忌医,自欺欺人,只能导致自身的衰败。正因如此,胡适认为凡真正有志于发展中华文化的人,都应该注意反省本土文化的缺点、弱点,多注意西方文化的优点和强点,取长补短,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的复兴。
    我在这里要特别向大家说明一点:胡适在国内经常批评固有文化的缺点,致使一些人误解胡适崇洋媚外,这是天大的冤枉。凡是对胡适多少做过一些研究的人,在我们比较了解胡适的学者圈内,有一个很平常的知识,可以说是关于胡适的A、B、C。这是什么呢?就是胡适虽然在国内经常严厉地批评中华文化的种种缺点,但在国外,作同样题目的讲演时,他却只是大讲中华文化的种种优点。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任何人对此有兴趣,想知道个究竟,请你看看胡适在美国所作的讲演,有英文本,也有不少已经翻译成中文的,仔细看看就知道了。胡适的这种态度,是由他的使命感决定的。他毕生都致力于中西文化的结合,以创造中国的新文化。为此,他自己担起让两种文化密切接触,互相切磋,互相补充,互相融通的责任。而这必须使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使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化。胡适在中国、外国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角度来谈中国文化,其良苦用心在此。
    文化的发展,开新与守成交互为用。在守成的基础上开新,在开新中兼顾守成。开新不只是概念、词句的开新,应该具体地了解、研究新的东西,外来的东西,看它究竟是否适合我们的需要。适合的,人们自然会接受,久而久之,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了。守成的人,也不能只是一味地保守旧东西,一味地排斥新东西。一方面对旧东西要整理研究,要推陈出新。一定要借鉴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像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学者,他们就是用新方法整理研究旧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与胡适之间从未发生大的矛盾,他们的基本方法都是相通的。所以中华文化的开新与守成,是一体两翼的关系,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都应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来从事实际的研究,发扬固有文化的优秀的东西,尽量吸收西方文化一切有益的东西,达到开新与守成的目的,共谋中华文化的复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胡适研究会会长、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