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波兰首都华沙300公里的奥斯维辛,本是个偏僻宁静、不为人知的小镇,但因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在这里实施的野蛮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工厂”,它的名字也被全世界所知晓。1947年,波兰政府在此建立纪念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国家博物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战争硝烟散尽半个多世纪后,奥斯维辛承载着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祈祷,永远烙印在全人类的记忆里。 南京与奥斯维辛相隔万里,但都印证着法西斯恶魔摧残人性、毁灭文明的罪恶,就如同两道深深的历史创痕,属于各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在南京,江东门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名,侵华日军当年在这里关押万余名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和平民,疯狂屠杀后,尸体由南京慈善团体收殓,丛葬于此。上世纪80年代以来3次考古发掘,在这里清理出的“万人坑”遗址,白骨累累,触目惊心。遇难者遗骸扭曲的姿态、遍布的伤痕,使人们对当年血腥屠杀惨绝人寰的场景犹如目睹,这是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是遇难同胞无声而悲愤的控诉。江东门也因此寄托着哀思、承载着祭奠。 坐落于江东门遇难同胞丛葬地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形似一座“和平之舟”。纪念馆设立至今,历经多次扩建,馆藏文物不断丰富,陈设规模日益扩大。其间,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大屠杀幸存者参与其中,奉献心力。每一件文物史料、档案口述,每一个设计方案、雕塑作品,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拂去历史的尘埃,唤醒真相的记忆。在无数为遇难同胞“守灵”、为历史真相正名的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历经浩劫、浴火重生的城市,扛起让历史真相广为传播、昭彰于世、启示后人的责任。 历史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了解真实的过往,“往后看得越真切,往前走得越稳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纪念地,就是人们缅怀过往、思考未来的时空坐标。如今,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等著名二战遗迹,每年都接待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南京来的国内外游客,也都会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参观必到之地。在庄严肃穆的氛围里,面对血泪写就、惨不忍睹的战争悲剧,和平会成为人类牢不可破的共同信念。 南京大屠杀是城市之殇,放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里,它更是全民族、全人类共同的记忆,这也是专家学者、社会公众一直呼吁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祭日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将纪念馆升格为国家馆的原因。随着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正式确立和即将到来,近日南京市又公布规划,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定位为“世界级文化遗产”,这不仅是纪念活动、展示功能的升级,也是在更宏大的格局中,重新找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应有的位置。 真正发挥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功能,还有赖于历史真相更加深度、更广范围的传播。我们有信心,当“和平之舟”驶向世界,历史给予人们的启示也将烙在全人类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