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的重构(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法制晚报 黄朴民 参加讨论

    结语 儒家重新书写过的历史有好多发生了改变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文献中的两种“真实”并存的情况,当与儒家在古代一直掌控着话语权有关。儒家经常在古代战争问题上,有意识地采取了选择性的立场。而这种有选择性的取舍的结果是造成了一种温和的真实被无限的放大;另一种血腥的真实却被掩盖,或者淡化。这促成了历史的真实向历史的虚构转化。主要表现为:
    第一,他对历史真实性的遗忘或者否定,是根据自己学术的逻辑选择的。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讲伦理道德,所以它是按自己的学术逻辑,将有明确史实记载的材料进行篡改,或者说是抹杀。我们前面讲到的牧野之战,它实际上是打得很残酷的,“血流漂杵”。但孟子对这一记载就不干了,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的怀疑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很难接受,周朝在推翻商朝时的军事行动,是那么的残酷。他完整的话是这样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也!”他说周朝“吊民伐罪”,那是替天行道的“至善”,是最好的善,商纣王坏极了,我们去讨伐他,何至于血流漂杵!实际上,恰恰就是“血流漂杵”。所以,孟子对历史是有选择性的。
    第二,是对历史真实的曲解性解释与阐释,以自己的逻辑,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涵义进行歪说、篡改。譬如,武王伐纣的时候,所谓的“前歌后舞”。儒家看到这个词如获至宝,你看当时的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就把天下打下来了,多轻松啊。他不知道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像今天的非洲一些部族一样,在军事行动之前,也围着篝火,大祭司在向上苍祈祷,民众则在那里唱歌跳舞。当时武王伐纣的时候,协助周军作战的有八个少数民族,他们来的时候,将他们的民俗也带来了。所以,在作战之前,他们通宵达旦的唱歌跳舞,这实际上是在进行军事训练。闻一多先生对此写过文章,说古代的时候,军事训练有两种:一是田猎,通过打猎,训练部队。二是通过跳舞唱歌的方式进行训练。舞蹈的动作模仿战争的动作。 “前歌后舞”的真正意思是这样的,但到了儒家却被篡改了。
    荀子有段话讲得最典型。他说“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氏之武卒”, “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是接着说“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 是说秦国的部队敌不过齐桓公、晋文公的节制的部队,而齐桓公、晋文公的节制的部队又敌不过商汤、周武王的仁义之师。这里,前两句乃是事实判断,反映齐打不过魏,魏打不过秦,这是历史的真实;但后两句则是价值判断,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按照自己的逻辑而进行的历史重构。谁能证明秦国的军队就打不过齐桓公的军队呢?没有真正交战过,只是儒家的建构。因为在儒家看来,仁义最高,所以仁义之师才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儒家兼跨史学和经学,经学和史学是有本质差异的。史学求真,不论是逻辑的真实,还是近似的真实,它是在尽量求真;而经学尚善,是讲道义的。所以儒家作为理想主义者,他总是按照自己固有的理想,在许多情况下,总是为了“尚善”而牺牲“求真”。所以被儒家重新书写过的历史,好多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先秦的历史,因此就讲不清楚了,于是就经常性地陷于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中。整理 记者张丽 观察员 黄盛
    制图/刘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