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搞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进入密集出台期的当下,纪念邓小平诞辰给出的一大提示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在多次关于改革的讲话中也反复强调这一点。这在邓小平那里有更为朴实、形象的语言表达,比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引用的,“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之所以有“新东西”出来,是因为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搞活”。他曾经讲:“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一位观察家在仔细研读《邓小平文选》时也有个很有趣的发现,就是邓小平的讲话并没有对重大经济政策比如金融、产业转型等等,提出过多、过细的专业意见,反倒是敢闯、敢试、不要怕等等营造改革和政策氛围的东西更多一些。这一点对今天推动改革还是很有启发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比如,过去刚开放市场的时候,假冒伪劣等问题曾经相当严重,当时处理这些问题虽然也是严肃的,不过也同时需要顾虑到会不会对改革开放政策造成负面影响(正所谓立信不易)。今天当然不需要这样了。但脱离开这些具体问题,邓小平“对内搞活”的思想对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多次强调的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思想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后大力推动的政府简政放权也是如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剩下的任务都是极难啃的‘硬骨头’”。在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就批评说:“我到一些地方调研,大家普遍反映,改革‘最先一公里’的力度确实不小,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明放暗不放’等问题。”简政放权和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密切相关。正如李克强说的:“简政放权这场‘自我革命’必须向纵深挺进,‘放’与‘管’要协同推进。否则,若想稳增长、保就业,就可能走回过度依赖投资的老路。”所谓走回老路,实际上就是继续固化既有的利益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与现代治理体系自然也就是背道而驰。 既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搞活”当然也应是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如果说过去经济不搞活,市场经济体制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微观基础的话,那么今天如果没有全面的“搞活”,那么现代治理体系也会失去最深厚的社会根基。比如,如果社会组织发展不起来,我们怎么告别大政府的父爱主义和全能主义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