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党执政的国家,因此,党的改革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党的改革,邓小平曾非常关注。他在1982年所做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至今仍是中国关于政改的最重要文献。该文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官僚主义、权力集中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党政分开、退休制和任期制、党内民主等许多有针对性的制度举措。 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五位一体的,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其中社会改革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改革多与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直接相关,它受到民众的关注度也最大。因此,社会改革搞得好,对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有助推作用,能够为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赢得时间;反之,则会阻碍政改和经改。 社会改革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但对广大民众而言,以及从中国未来的发展看,关键是要建立社会自治,推进社会民主。如果说,党内民主着眼于党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属于自上而下的民主,那么,社会民主主要针对公民对社会事务特别是公共事务的参与,它是自下而上的民主。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结合,也就是高层民主和基层民主的结合,这种上下结合,能够形成一种广泛的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要推进社会民主,前提是培育人们的自治意识,建立和发展各类自治组织,学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没有自治,何来民主?如果人们能够管理一个社区,就能管理一个街道,能够管理一个街道,就能管理一个城市,能够管理一个城市,就能管理一个国家,因此,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培养,对形成民主意识和建立民主机制非常重要。自治意味着必须尊重他人权利,遵守规则,并在规则之下相互妥协和欣赏。所以,自治本身包含着民主的因素在内,它实际上是一种对民众的民主训练。 社会民主能激发公民为争取个人权益而投身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当将一个社区、一条街道、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交给公民管理时,将有助于政府改变职能,推进政府转型,承揽过多的自己处理不了的社会事务,从而避免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将有助于执政党集中精力和时间,思考一些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也将有助于形成现代公民,建构和谐社会。 法治为核心、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中国式的分权和制衡体制、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结合,是中国目前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改革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是邓小平想解决但未能来得及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未竟的改革大业。做好这些,将构成国家结构的新常态,所以,它需要全社会和全体中国人戮力同心,共同去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