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史料的考辨与扩充:读沈卫威《“学衡派”编年文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 朱洪涛 参加讨论

    《“学衡派”编年文事》不光有这类对吴宓、柳诒徵、张其昀等重要人物学术理念的辨析,同时对一些长期似是而非得不到确证的史料进行了考证。从事学术研究首先是要将最基本的事实弄清楚。该书将吴宓主编的完整三百十三期《大公报·文学副刊》的要目予以收录。可是《大公报·文学副刊》上不署名以及署笔名的文章太多,学术界的共识是不署名的文章多半是吴宓所作,但还有其他笔名文章不是很好判断,作者依据日记等新出材料判读出了不少笔名。事关重要,不妨多叙几句。比如《大公报·文学副刊》第二百七十五期刊载的《茅盾著长篇小说〈子夜〉》,该书评文章学术界一直认为是吴宓所作。沈卫威在该文后所下案语:“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的回忆录中,说自己听郑振铎所言,此文为吴宓所作。现在看来此文的作者应是赵万里,因为他在创刊第一期上,即有署名‘云’的文章,且是在吴宓写文章不署名的情况下。”《大公报·文学副刊》第一期署名“云”的文章为《芸窗随笔》。核查赵(1905-1980)的简历,赵万里字斐云,浙江海宁人,1925年到清华研究院,为王国维助教,从事版本研究和古籍辑佚工作。再从行文风格和吴宓日记等资料来看,能判断此文属于赵万里无疑。诸如此类,该书弄清楚了毕树棠、浦江清、张荫麟、季羡林、赵万里、王珉源等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的踪迹。
    若是仔细翻阅《吴宓日记》,吴宓本人是把《学衡》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学副刊》看作事功来倚重,准备靠此传诸后世。虽然《学衡》杂志被人称为太过陈旧,毫无价值,既赔了本也没有赚到吆喝,但吴宓依然将《学衡》编到了第七十九期。问题就来了,以《学衡》的销路既窄,在上面发文章又没有稿费而言,吴宓就得为拉稿而忙,这使得《学衡》的作者群相当驳杂。相对《思想与时代》《国风》而言,《学衡》既具备了同人性质,但同人性质又是不纯的。为了克服稿荒,吴宓在日记里记载请人为杂志写稿,而别人还不一定乐意为之。这给研究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若想把七十九期《学衡》作者的生平来历弄清楚,要费不少功夫。作者将以往研究《学衡》略去不提的人物都给钩沉出来,擦去了斑斑锈迹,显示了真身。以我所感兴趣的陈曾寿为例,陈曾寿(1878-1949)在《学衡》第七十三期发表了题为《庐山夜坐》的诗。不可否认在晚清遗老中陈曾寿的诗写得好是有公论的,但吴宓与陈曾寿生平交往却没有多大交集,吴宓只是为了集稿才将这位此时已半隐半仕的陈曾寿拉来凑数,他与《学衡》的关系也仅此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