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不在追索而是学术研究 “了解海外藏中国文物目的不在追索,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明确地说。 3月26日,《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在国家博物馆首次公开亮相,它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主编的大型学术性系列丛书《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的第一卷。消息一出,人们纷纷将之与正被热议的肉身佛像追索联系起来,认为这套丛书为中国追索海外文物提供了线索。 对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告诉记者:“一提到海外的中国文物,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被盗被掠而流失。其实,历史上很多海外的中国文物是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文化交流等方式出境的,最典型的就是外贸瓷器。”宋新潮明确表示:“很多外国博物馆也担心我们这个工程是否涉及追索。我要强调的是,这套丛书编纂目的旨在促进研究和学术交流。”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无数,绝大多数都藏于博物馆之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余件。据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介绍,这些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至今尚未正式向世人刊布,还有一些虽然有过发表经历,却资料零散,信息不全。中国文博界和学界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海外收藏,以促进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研究。为此,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5年年底立项,决定编辑出版《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系列丛书。 这是一套卷帙浩繁的学术性文物丛书,以收藏中国古代文物的国外博物馆为卷别,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外博物馆的专家共同研究,合作撰写研究性文物词条,并配有相关佐证性图片资料,以期通过对比而加深对于具体文物的认识,通过与相关文物之间的联系来深化研究。该丛书不是简单的文物图录,而是一套集资料性、学术性、研究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文物图录。该丛书既反映海外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现状,又反映海内外文博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前沿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在加深对海外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了解的基础上,厘清流失海外文物流传的脉络,深入认识并研究其中的精品,为海内外文物研究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借鉴,为中外文化交流及博物馆馆际合作搭建平台,为国家制定针对海外文物的政策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