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方法与智的直觉——评杨泽波教授《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陆学界的“牟学”研究蔚然成风,成绩斐然。杨泽波教授积十五年之力,对牟宗三的儒学思想进行强探力索,其新著《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共分五大卷,240余万字,俨然成为“牟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从内容编排上看,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卷分为两个部分,卷上是论衡,卷下是学案。论衡部分主要是解析概念,梳理思路,进而做出评判,学案部分则仿照钱穆先生《朱子新学案》的形式,对相关论述进行收集、点评。二是两个非常有学术价值的附录。其一是近80页的“牟宗三儒学思想辞典”,集释创辟性极强的一些概念,并注明其单行本与全集本出处。其二是近120页的“牟宗三研究书目汇编”,全面收录1978—2012年间大陆、港台等地的相关学术专著、析出文献、报刊论文、未出版的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这将为后来学者的“牟学”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从义理创新与理论贡献上看,牟宗三的儒学思想可以分疏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心学义理的拓展。这包括坎陷论与三系论两个部分。 坎陷论是牟宗三最早形成的一个理论。作者认为“坎陷”这个概念有三个基本含义:一是“让开一步”。良知先进行一个自我否定,暂时退让一下,不再着力发展自身。二是“下降凝聚”。着力发展良知之外的内容,向下开出科学与民主。三是“摄智归仁”。开出科学与民主,离不开良知的指导。 三系论是指宋明理学中三个理论路向的划分,即胡五峰、刘蕺山为一系,陆象山、王阳明为一系,程伊川、朱子为一系。作者把三系论的判教标准总结为两个:形著论与活动论。形著是指在心与性的关系中,心对性具有一种彰显作用,性对心具有一种贞定作用。活动是指实体必须是“即存有即活动”,而保证实体之活动性的是心。根据形著论,五峰、蕺山与象山、阳明区分开来,前者更为圆融,后者次之。根据活动论,伊川、朱子与象山、阳明(包括五峰、蕺山)区分开来,前者为别出,后者为正宗。 作者对这两部分内容都给予高度评价。坎陷论强调开出科学与民主必须以道德良知为指导,这是中国文化可以贡献给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就此而言,坎陷论“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第一卷,第241页)。三系论处理儒学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是如何保证良心本心的客观性,二是如何保证道德本体的活动性。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是“牟宗三儒学思想之所以高于其他人的重要原因”(总序,第9页)。 坎陷论与三系论也有其方法论上的不足。牟宗三的方法是一种“二分方法”,即感性、理性两分。其中感性是致恶的力量,理性是向善的力量,所以只有理性是道德的根据。作者则将理性十字打开,分为仁性、智性,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三分方法”,即欲性、仁性、智性三分。欲性重在物质生存,涉及基本利欲问题;仁性重在智的直觉,涉及良心本心问题;智性重在逻辑推证,涉及学习认知问题。其中仁性与智性同为道德的根据,都是成就道德必不可少的条件。作者认为二分方法在坎陷论与三系论都有其问题,而三分方法却恰好可以解释这些问题。在坎陷论中,道德理性暂时让开一步,以发展理论理性,发展理论理性开出科学说得通,但开出民主就有些勉强了,因为民主问题除了要关注理论理性,还要关注经济利益、恶的产生等问题,而经济利益、恶的产生等问题则属于三分方法中的“欲性”(体欲)问题。在三系论中,牟宗三判陆王是正宗,程朱是旁出,但根据三分方法,陆王心学属于仁性伦理,程朱理学属于智性伦理,两者都属于孔子心性之学的圆教规模,不必区分谁是正宗,谁为旁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