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中因整治吏治顽疾著称者,有“北李南赵”之说。“北李”指直隶总督李卫(1687-1738),“南赵”则是两江总督赵弘恩。赵弘恩(?—1758),因避乾隆帝名讳,后易名赵宏恩,字芸书,又字芸堂。他历仕康雍乾三朝,雍正年间因勤廉干练连获升迁,雍正十二年(1734)出任两江总督,成一时名宦。但在乾隆朝却突然失宠,三遭革贬。虽任总督仅有三年,赵弘恩对当地的治理却颇有政绩。 一、实心任政在康熙朝晚期,许多官员敷衍塞责、推诿瞻徇,使积案久拖不决,诸弊渐渐从生。而赵弘恩以其公忠务实的为官作风,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其具体做法是: 实心施政,摒除陋习。赵弘恩曾向下属官员提出十项访查要求,文官要查民间衣食、荒弃土地、民情淳悍、属员才守、可兴革利弊等,武官要访兵丁勤惰及技艺、营中装备、所辖驻防、粮饷看管支用等,还要求“务须亲加访查,各得实迹”。为强调“实心”,他反对各种就升迁、节令、生辰进行祝贺的官场浮文,要求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循名责实,信赏必罚。赵弘恩初莅两江,就针对兵营中缺额侵冒、虚糜饷米和疏于训练等情况檄行通告,要求查造确册、严格训练,以便抽调考验。他一方面申明“言出法随,慎勿以身轻试”,另一方面又奖勤廉,拔贤能。 选官用人,公忠勤能。赵弘恩要求所用之人首先要有公忠之念,能行实心实政;其次,要有律己之心,廉洁操守;再次,要能勤勉任事、才副其职。平庸之员虽无过失,但难堪任用;怀才之士如徒令当苦差,也“殊属不平”。此外,爱恤百姓、善解民困,被排在文职官员十项访查之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