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化大师,严复可称得上是第一个传播西方现代思想的中国人。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要》中就认为,“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严复认为,“群之治乱强弱,则视民品之隆污,主治者抑其次矣”。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强弱存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品的优劣,即民力、民智和民德的综合状况。如果民品恶劣,“则虽有善政,迁地弗良。淮橘成枳。一也;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极其能事,不过成一治一乱之局。二也。此皆各国所历试历验者”。张汝伦也指出:“严复的这个思想,已在现代政治史中得到充分证实。”这也是严复强国思想的核心所在。 民品是强国之基 严复在《原强》中写道,“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他运用“智”、“德”、“力”三个标准,说明了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处境,揭示了自甲午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败象:国防溃弱、官场腐败和人才凋零,在外的将士,“将不素学,士不素练,器不素储。一旦有急,……曳兵而走,转以奉敌”;而居庙堂之高的官吏,则“人各顾私,……于时事大势,瞢未有知。……其尤不肖者,且窃幸事之纠纷,得以因缘为利。” 要克服这种社会危机、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首先“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他还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把增进民众知识、提高士兵的文化水平,看作是国家统一富强、发展近代工业和建造近代军队的重要条件。于是,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兴办近代学校,普及教育,不惜一切努力提高就学率,鼓励私人出资办学,立足于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面貌。1912年,日本的就学率就达到95%。在高等教育方面,则采取高薪聘请外国教师和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办法培养学者。在推进日本富国强兵过程中,知识分子发挥了极大作用。 严复总结道:“故欲郅治之隆,必于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中,求其本也。故又为之学校庠序焉。学校庠序之制善,而后智仁勇之民兴。智仁勇之民兴,而有以为群力群策之资,夫而后其国乃一富而不可贫,一强而不可弱也。”也就是说,教育兴则民品优,民品优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不受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