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是民品之急 严复认为,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兴盛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民力”、“民智”、“民德”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徒力不足以为强且盛也,则以智。徒力与智,犹未足以为强且盛也,则以德。是三者备,而后可以为真国民。及其至也,既强不可以为弱,既盛不可以复衰。” 而三者关系中,严复早期认为“三者又以民智为最急”、“民智者,富强之原”,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近代西方科技发达,而中国则在这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因此,只有开民智,才能改变由于愚昧而产生的侵害民力的落后习俗,根据科学道理练筋骨、鼓血气、强体力;只有开民智,才能有效地传播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现代意识,为现代社会奠定扎实的“民德”基础。他进一步指出:夫君权之重轻,与民智之浅深为比例。论者动言中国宜减君权、兴议院,嗟呼!以今日民智未开之中国,而欲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是大乱之道也。 那么,如何开民智呢?严复认为,“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贴、策论诸制科不可。”他批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因此,“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 民德是民品之帅 所谓新民德,就是创立议院,废除专制。严复认为中国积弱的基本原因是历代君王视臣民为奴隶,而臣民也以奴隶自居、自暴自弃、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责任感与爱国心。因此应该效仿西方民主制度,“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是道也,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道路之辟、商务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严复在此一连串提出了五个“欲”,目的就是强调实行民主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严复后期鉴于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民德、官德的低劣,强调民德重于民智,提出并定格了“三民”的顺序,民德第一,民智第二,民力第三。他说:“居今而言,不佞以为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尤重于智育”。并在1918年5月,严复应友人之邀为江西心远中学撰写校歌,这样写道:“天心欲启大同世,国以民德分劣优。我曹爱国起求学,德体智育须交修”。以德为先、德智体协调发展的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直至现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几乎都受到严复这一思想的启迪。毛泽东将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起并列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四大代表,其政治思想的启蒙贡献可见一斑。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特别强调民德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总之,严复作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堪称西方现代思想文化中国化第一人。今天,重温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筚路蓝缕的求索过程,仍然具有着穿越历史时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