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虚无改革开放前的中共党史时,把主要目标锁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身上。他们完全不顾《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定论,通过对所谓历史文献的细节研究或新发现来极力贬低和丑化毛泽东,如长征途中的“抬轿子”论、“文革”中的“鞭炮事件”等。 他们在虚无改革开放成就时,将主要目标聚焦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上。他们极力无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夸大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宣扬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借此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如改革开放只是少数人获益、社会主义异化论等,并由此得出全方位西化的结论。 钳制历史虚无主义市场是克服其泛滥的重要途径 捍卫宏观叙事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唯物史观原则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不论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所谓“历史选择论”,还是有意颠倒混淆中共党史、国史发展中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都与这一原则相违背。夯实这一原则在历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是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根本。同时,还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唯物史观的学习教育,加强对党史、国史和军史的研究与普及,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强化对新媒体的监管。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上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更加注重网络的便捷性;二是更加注重传播内容的 “精巧性”;三是更加注重大众口味。为此,亟须强化对新媒体的有效监管。一方面,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高网上行为自我约束和甄别是非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在新媒体平台上敢于和善于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斗争的“战士”。 要着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沉渣泛起是内外因结合所致。在国内,当我们在固本开新中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开新”塞进“私货”来否定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和规范性矫正,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时,更要重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不断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最终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