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中的规律是一个带有知识决定论色彩的词汇。一般解释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意味着可以从已知推导出未知,从前提推导出结论,从过去推导出将来。数学公式、物理学定理、化学方程式都具有这些特征。显而易见,历史规律并不完全具有这样的确定性,而且我们大概也不希望有这样的确定性。否则,将意味着自由意志无处容身,人不过是某种神秘力量的道具。如此一来,人的尊严将大大贬值。 历史思想者深知历史过程既是自发的自然过程,也是自觉的创造过程。各种关于未来的理论和主张,半是基于过去逻辑发展的预判,半是出于自由想象的建构。如怀特海所说,历史进程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一场观念的冒险历程;思想者对于这种冒险历程的概括与解释,同样是一场观念的冒险历程。基于以上原因,历史哲学在20世纪曾遭受许多批评,哈耶克称其为“19世纪可爱的恶习”,卡尔·波普称之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不过,这并未影响人们从过去寻找未来的热情。 未来当然不会完全存在于过去之中,但若说未来全然与过去无涉,或者如阿瑟·丹图那样,认为历史哲学关于未来的陈述是非法的,这恐怕也很荒唐。未来是过去的延伸,人们可以在对过去大规模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概率性评估。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众多学科已经做出了成绩。历史哲学理应向这些学科投去尊敬的目光。 假如历史哲学关于未来确定性的预判存在合理性内容,那么其将如灯塔一样照亮人类在黑夜中前行的路。我们就可以如马克思所言,据此调整我们的行动,加速实现历史的必然性,避免或少走弯路,降低历史进步的代价。 区分历史研究的三种旨趣,并不是说三者之间彼此割裂。实践中的历史研究,常常将寻找过去、现在或未来这三者并存,既有客观性的追求,也有认同性的考量,同时蕴涵着建设未来的梦想。后现代主义对于以上三者的批评,让人们进一步看到了其中的困难性与局限性。基于三种立场的研究者应当停止互相之间的敌视,欢迎各种新思想的到来,一同探索历史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