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扬自强抗争、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信念,是“抗战精神”的显著特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战斗所取得的成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曾经得到过有关国家的援助(比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援外租借物资共485亿美元,其中英国所得占63.71%,苏联所得占22.76%,中国所得占1.8%,约7.48亿美元 ),但主要是中国人民自强独立抗争,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坚忍不拔,坚持持久抗战,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战败投降,前后达14年之久。从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独立坚持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军,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然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国抗战爆发,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爆发点后,中国人民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独立坚持抗战也有4年多的时间。 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战史室资料载: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还有50%的空军和40%的海军用于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团,其中32个师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以上。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用于侵华战争的有34个师团、44个独立混成旅团,仍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日本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其侵华兵力的20%。 在八年全国抗战期间,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和五分之二的日本海空军力量,使其既不能回援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本土“决战”,也无力在中国大陆或参加东北地区支援关东军决战,最后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的兵力达128.3万余人,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各岛投降的日军的总和,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不含向苏联投降的日军人数)的50%以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9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历史证明,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四强(苏、美、中、英)之一,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地位作用的认可。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面对武器精良的日本法西斯军队,不管是正面战场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神话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还是在山区平原广泛开展游击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抗战,中华大地到处涌现出不畏强暴、勇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誓死不投降坚守四行仓库的国民党军八百勇士,浩气长存的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和新四军“刘老庄连”,宁死不当亡国奴而英勇献身的东北抗联八女投江……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同敌人血战到底、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谱写了自强抗争的爱国主义新篇章。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抗日名将,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英雄集体和杰出代表。 为什么中国人民具有如此强大的自强抗争的民族信念和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这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显著特点。从春秋战国至今的近3000年里,特别是从宋、明以后,中国大地上,战乱、贫困、天灾、人祸,连年不断,中国人民的生活经常处在没有安全感的饥寒交迫困境中,“多难兴邦”,中华民族素有在亡国灭种的危境中开辟出民族复兴新道路的精神,从而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品格。 在20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得到充分展现,并发展成为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民族品格,成为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