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样被保存在典籍里,它是一种“活态”文化,是乡民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乡民代代相传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载,就需要研究者亲自深入村落,对村落进行全方位的生活体验与调研。要研究好传统村落文化,还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村落或某一个地区的村落。各地的村落环境不同,风俗各异,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特征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发现。当然,传统村落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人文世界是具有一致的共相的,社会人类学就是要把人文世界从对个别的观察里把共相说出来。”所以,研究传统村落文化,我们应该揭示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共相”,即普遍规律与内在特征,并在揭示规律的同时,重视它们各自的特征。 综上所述,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者而言,不仅要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深入村落,身体力行地参与体味村落的生活与调研;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深入把握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核和个性特征。 总之,如果说传统村落是外构,那么传统村落文化就是内核和灵魂。要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就应当重视传统村落文化的学术研究,重视传统村落文化学术体系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核和规律,才能更合理地保护好传统村落。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