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对包括“五朵金花”在内的20世纪重大历史理论问题学术论争的学术史梳理的著述相继问世,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河南大学出版社的“新中国学案丛书”等。这些成果对“五朵金花”诸问题的形成展开、各种不同观点的来龙去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阐发,为更为客观地评价“五朵金花”现象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对“五朵金花”现象的研究明显受到重视,“五朵金花”盛开时的亲历者赵俪生说:“今天回过头来看‘五朵金花’,全部否定我是不赞成的;全部肯定我也不赞成。应该批判地保留,而且保留的部分应当偏多一点,甚至基本上应予肯定。把‘五朵金花’看作是‘五朵病梅’的,我觉得是一种新的左倾、教条主义。我认为将来写学术史,对‘五朵金花’不应当采取否定态度,它的五个内容都有相当的成绩。”人们试图对“五朵金花”的绽放过程做出分析与评价,对“五朵金花”现象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如蒋海升的《“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以“五朵金花”为重心的探讨》,是迄今唯一以“五朵金花”为整体研究对象的专著,意在考察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相结合过程中带给中国史学的新视角、新方向以及所存在的距离与分歧,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关于“五朵金花”的论争历程,于审视“五朵金花”学术脉络、深层蕴意等方面又有明显推进。卜宪群、杨艳秋、高希中认为,虽然“五朵金花”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并且在理论运用与方法上存在着某些教条化与“左”的倾向,但毕竟绽放在学术领域内,在不同见解的交锋中蕴藏了许多崭新的观察视角、理论方法,开辟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客观上刺激并促进了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大批新的生长点。张越对“五朵金花”花开当年与花落今天的不同境遇做了对比,认为“五朵金花”都是在试图探索关乎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道路的问题,试图回答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尽管在讨论中存在着各种不足与失误,但是中国史学在此讨论的基础上收获甚丰,则是不争的事实。邢铁、夏一哲认为,“五朵金花”按照其问题本身可分为论题有价值且认识有意义、论题有价值而研究方法有偏差、论题本身欠妥而研究方法也有失误等三种情况,由“五朵金花”引出的新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由分散走向整合的努力”过程。 越来越多的对于“五朵金花”的不同评价及各种观点,充分说明人们对如何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重要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反思“五朵金花”的同时,其中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尤被人们重点关注。 探索和追问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被视为“五朵金花”之首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热议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魏晋封建说等不同观点渐渐发展为对如下问题的思考:人类社会是否只能按照一种单线的发展模式行进?马、恩当年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否能作为世界各地区社会发展过程的通用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