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史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瞿林东 参加讨论

    习近平同志在信中赋予“通古今之变”以现代的、世界眼光的诠释,指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这就是当今历史研究的使命。从人类各种正当活动的共同目标来看,当“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受到真正的尊重时,那不只是历史科学价值的实现,而且是人类文明的极大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同志的贺信,是对全世界历史科学之真谛的揭示,也是对全世界历史科学工作者的鼓舞。
    那么,历史研究怎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呢?从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状况来看,我以为以下两点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历史研究必须具备并大致遵循已经形成的完整的理论方法论体系。这个理论方法论体系可以用教科书的方式表述出来,如各种版本的“史学概论”那种表述方式,也可以用结合具体研究对象作比较简明的说明。这后一种表述方式,是继承了中国史学上“未尝离事而言理”的传统。如翦伯赞于1963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就是一篇讲理论方法论的大文章。文中讲了八个问题:如何处理历史上的阶级关系,如何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如何处理历史上的国际关系,怎样对待发展观点,怎样对待全面观点,人民群众与个别历史人物,政治、经济与文化,理论、史料与文章(文章收入《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三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9—74页)。这八个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史学工作者的基本修养,其他七个问题都与理论方法论相关涉,都是结合具体研究领域阐述理论方法论原则及其运用,使人易于理解。这是从一般意义上阐述研究中国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又如侯外庐在讲到他关于中国社会史、思想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时,写了这样一段话:“总的说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它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说明历史上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我十五年来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自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侯外庐从九个方面论述了这个“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翦、侯两位史学前辈在几十年前讲的这些历史研究的理论、原则、方法是否已经“过时”了呢?我以为,社会在进步,学术在发展,他们所论述的理论方法论原则,或许个别地方需要补充和修订,但就整体来说,依然适用于指导当今的历史研究。这是一笔值得继承和发展的理论遗产。
    第二,历史科学的发展,需要继承和创新,也需要批评和商榷。近些年来,社会提倡创新,学术界更是大力倡导创新,在这样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创新事物和创新产品,令人鼓舞。创新和原创,需要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没有对新问题的阐释,没有对老问题的新阐释,很难做到创新和原创。同时,创新和原创,一般都离不开继承,或受到前人学术的启发提出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阐述,或对前人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解说,都是在继承中的创新,而作为新的解说的“第一人”,其成果即可视为“原创”。为了历史科学更大的发展,需要大力倡导积累问题,提出问题;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继承的认识,真正认识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